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是当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作为浙江省民营经济大市,临海市非公有制经济经营主体占比超97%。面对这一态势,国家税务总局临海市税务局围绕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的税费征管“强基工程”,聚焦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结合区域经济特点,积极推进税收政策落地落好。
税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企业对政策理解有时容易出现偏差。近年来,根据党中央决策部署,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一系列优化民营经济税收营商环境的有力措施,民营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然而,税费优惠政策往往涉及复杂的计算和严格的条件,特别是涉及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企业适用的税费政策更为复杂。以临海市为例,一方面,税源结构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一些企业存在财税人才缺乏、管理水平较弱的问题,应对政策变化的能力不足,对税收政策的理解和执行有时容易出现偏差。另一方面,部分民营企业会计核算不太健全,对优质的税费征管服务举措的期盼更加迫切。
技术创新税收激励力度不足。民营企业天然具有极强的创新性,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一直是税收优惠政策重点支持的对象。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以企业所得税优惠为主体,以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其他税收优惠为辅,多层次、多形式、系统化的激励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体系。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于创新的税收激励未明确区分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对于基础研究尚没有实施更大力度、更具针对性的税收激励;激励科技人才的税收优惠政策较少,缺乏针对技术人员的职工教育经费的专项优惠等。
税收征管效能存在提升空间。随着征管改革的深化,税费优惠政策“免申即享”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通过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使企业能够快速享受政策红利。然而,民营企业合规意识参差不齐和税收政策的复杂性,加大了基层税务部门的征收管理难度,对税务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基层税务部门的探索实践
提升政策宣传效应。临海市税务局聚焦纳税人缴费人最关切的税收政策更新与实务操作难点,创新推出《每日说税》栏目。通过每日推送最新政策要点和解读指南,将复杂的条文转化为简明易懂的实操指引,有效解决政策传递滞后、解读碎片化等问题。例如,针对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等高频业务,栏目结合案例拆解申报流程,帮助纳税人快速掌握核心变化,减少因政策理解偏差导致的申报错误。
推动人机协同联动。一方面,充分发挥基层税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履行好日常税源管理职责。临海市税务局加力落实“五问工作法”:一问企业在哪里,二问企业做什么,三问企业享受政策情况如何,四问企业对税务有哪些诉求,五问企业对政府有哪些诉求。另一方面,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将企业基础信息与政策库、风险指标库智能关联,显著提高政策推送与风险提示的适配性,使基层服务资源向高需求对象倾斜,推动形成“以问促改、以改优服”的良性互动,从而提高纳税遵从水平和税费征管质效。
强化以税咨政效能。持续完善“税企面对面”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和税费服务诉求解决机制,拓展税企多层次、立体式交流沟通渠道,从“耐心听、精准说、专业答、盯住办”等多方面持续发力,为经营主体排忧解难,积极化解矛盾、增进互信。进一步深化以税咨政工作,对重点税源企业和行业开展经济分析,从税收角度指导企业健康发展;聚焦政策落实、经济运行、产业发展等重点,持续提升税收分析成果的决策参考价值。
税收支持作用需进一步发挥
深化协同管理,进一步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继续抓好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的贯彻落实,加快智慧税务建设,进一步加大为民营企业纳税人提供纳税服务的力度。全力以赴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聚焦科技创新、绿色转型、先进制造业发展等重点领域,充分运用税收大数据、跨部门数据共享,精准识别税费优惠政策的适用主体,确保各项政策精准直达、快速惠及企业,不断优化民营企业办税缴费新体验。
把握企业需求,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进一步健全有利于要素合理流动、竞争有序公平的财税政策环境,注重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数字化转型和技术改造、参与国家重大战略等方面的政策引导和设计。例如,针对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新兴业态,适时出台相应的税收政策及征管规范,确保与时俱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区分大型、小微等不同民营企业类型,精准把握其不同需求,运用组合式、差异化政策,有效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强化数字赋能,进一步提升税费征管质效。持续构建“信用+监管”治理体系,充分利用纳税人登记、发票、申报等大数据信息,进一步优化纳税人分类分级管理,加强对纳税人的风险管控,实现对经营主体干扰最小化、执法效果最优化。完善属地基础事项与重点事项、复杂事项的衔接机制,建立基础事项巡查抽查和属地税费网格化监管报备机制,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基础管理体系。
(作者系国家税务总局临海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