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省黄陵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智能矿山深处,采煤机通过“5G”信号自主导航作业,37项生产参数实时传输至调度中心。
这些原本用于安全生产的数据,如今也是税务部门精准监管的“密钥”。“技术参数转化为连接安全生产与税收公平的纽带,推动行业在效率与合规间实现平衡。”黄陵矿业财务处长徐永涛如是评价。
作为陕煤集团所属核心骨干企业,黄陵矿业是国家“八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这座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乌金巨人”,加快转型升级,成为全国首批智能化示范矿井之一。去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黄陵县税务局在煤炭税源管理方式上大胆创新,用以数治税这把金钥匙,守住煤炭行业“含金量”,走出一条煤炭行业税费服务管理现代化的新路子。
以数为基 推进税收征管基础提质
煤炭工业作为黄陵县支柱产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现代工业发展,煤炭产业结构日益丰富,该县煤炭行业税费管理一度面临数据孤岛、监管滞后等难题。为此,黄陵县政府主导推出“数字煤炭运营监管平台”。
黄陵税务以该监管平台为基础,整合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智能化监管体系,实现货运车辆信息采集、原煤出厂数据监管、电子运单实时传递等监测管理协同化、信息化,预防税源流失。
“监管平台依托电子运单,实现自动验票、核对、统计功能,能够实时监控企业的煤炭销售数据。”黄陵县煤炭计量站站长刘仁寿见证了计量工作从传统计量向数字计量的转变。
黄陵县税务局副局长高晓江介绍,利用监管平台,该局建立数据模型和预警机制,通过道路卡口车辆信息采集,运煤车辆出厂(矿)协同监管和电子运单数据传递等,目前已采集了全县14户煤炭企业相关信息7800余条,核查风险数据1200余条。
去年底,该局通过监管平台预警,发现县域内煤炭运单数量同比异常增多,部分车辆出现运单连号同号现象,在公安经侦部门的密切协作下,打击了一批制售假运单团伙,查补税款、滞纳金共1100余万元。
以数为盾 推动风险防控落在实处
今年以来,黄陵县税务局进一步以“强基工程”为抓手,联合市场监督、环保等多部门打造“煤炭生产企业税费专业化管理系统”。该系统实时采集矿口称重、车辆GPS等数据,与市场监督、环保等部门信息交叉验证,通过分析模型,对具体煤炭企业的实际指标开展纵向和横向比较,第一时间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煤炭行业风险应对的准确性,实现以数治税。
“当销量与运输量不匹配时,系统自动预警,并追责企业及车辆,形成闭环监管,监管效率提升了不止一倍。”承担县级重点税源集中管理和风险应对职能的黄陵县税务局第二税务分局局长韦小峰说。
据了解,“煤炭生产企业税费专业化管理系统”集成煤矿产能、出入境吨位、运输轨迹等549项数据,构建工资成本模型、原料成本模型、以产控销模型等15类风险指标模型,不断提升风险预警准确率。
同时,黄陵县税务局按照日常管理重要程度和处理难度,将煤炭行业涉税事项数据分为“重点监控、日常管理、个性辅导”三大模块,组成2个风险应对团队,实施“任务推送、风险应对、结果核查、质量提升”专业化管理。截至目前,该局发现风险疑点420余条,核实380条,实现税收收入3.8亿元。
以数为介 推动煤炭企业合规经营
近日,在黄陵县办税服务厅的“煤炭行业服务专窗”,税务干部赵双荣辅导一家煤炭企业上传财务报表:“这里显示运输成本占比异常偏高,建议进行数据核查。”该企业经自查,发现某运输车队谎报里程,及时止损80余万元。
在陕西建新煤化有限责任公司财务部,会计曲秀荣正通过“电子税务局”查看申报提示。根据本月开采量、洗选损耗率、运输里程等数据,屏幕上,资源税申报表已预填完成,只需轻点确认键,3秒后便弹出“申报成功”的通知。
在曲秀荣看来,“一键申报”也是税务部门助力企业合规的缩影。在税务部门的辅导下,他们公司通过统筹,规范涉税事项办理流程,目前核算制度完善、财务状况稳健。
根据煤炭企业不同的涉税需求,该局组建管理团队,一对一开展上门辅导,同时运用税收大数据关注企业信用等级变化情况,宣传纳税信用评价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守法合规经营。2024年以来,黄陵县煤炭行业纳税信用A级企业占比提高40%,税费收入同比增长18%。
从井下传感器到云端数据库,黄陵县税务局以数据链重构监管链,实现从“人盯人”到“数控税”的跨越。该局局长刘宁表示,将围绕“强基工程”主题,进一步在运用获取的外部数据、扩充风险指标体系上下功夫,加强重点税源管理,引导企业守法合规经营,推动煤炭企业不断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