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听我把新时代税收给大家讲,税收政策我们大家需遵循……”被誉为“侗乡第一寨”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侗寨,古色古香的吊脚楼错落有致。在侗寨最大的鼓楼——信团鼓楼脚下,国家税务总局黎平县税务局干部正和侗族歌队一起,用侗族大歌演唱税宣歌曲,歌声澄澈灵动、纯净悠远,吸引了不少居民和游客驻足欣赏。
侗族大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灿烂夺目的花朵,其优美的旋律、自由的节奏、自然天成的和声,体现了东方独特的音乐形态和审美意识。近几年,当地税务部门积极利用侗族大歌等文化形式开展税收宣传活动,提升税收宣传的吸引力和覆盖面。
清泉般的音乐飘出深山
“侗族没有文字,歌师教歌、歌班唱歌是侗族大歌普遍的传承方式。”侗族大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吴品仙如今已80岁高龄,是远近闻名的歌师,她6岁起跟着父母学唱侗歌,13岁开始参加大型演出活动。1996年退休后,她全身心投入到侗族大歌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中,收集整理侗族大歌1700多首,教授中外学生2000余人。她说,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越来越重视,侗族大歌飞出了深山,走向了世界。
1986年,侗族大歌亮相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优雅的歌声宛如静谧大山里的清泉,轰动了欧洲乐坛,不少乐评人称侗族大歌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2018年,央视春晚将黔东南分会场设在肇兴侗寨,黎平万人侗族大歌合唱团尽情欢歌,婉转动听的侗族大歌通过电视屏幕走进千家万户,受到全国观众的喜爱。
近年来,贵州省有关部门按照非遗文化保护相关法规,扎实开展侗族大歌保护工作,制定专项计划,组织侗族大歌百村歌唱大赛等系列活动,编撰《侗族大歌音图典》等,加快推进黔东南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推动了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发展。
同时,侗族大歌也开启了与游戏、国漫等的跨界碰撞。在最近爆火的动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七色宝莲盛开的配乐就是由“舞乐蝉歌”侗族乐团演唱的。这段配乐空灵婉转,深深打动了观众,电影的爆火也让侗族大歌再次“出圈”。
借助非遗唱税宣
今年税收宣传月之前,黎平县税务局就积极策划,借助侗族大歌传唱度高的优势,将其与税宣巧妙结合,宣传税收政策。近日,税务局组织干部到肇兴侗寨开展“税收宣传进侗寨 侗族大歌唱税法”活动,和贵州省肇兴景区侗文化歌舞演艺有限责任公司的演员们一起演唱税宣歌曲《歌唱新时代税收》。清脆的歌声悦耳动听,当地群众或驻足观看,或轻声跟唱,更有热情的老乡们情不自禁地打起拍子,随着节奏摇摆。歌声、掌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活动现场气氛热烈。
“我们结合特色民族文化,用侗族人民听得懂的语言开展税收宣传,效果很好。”谈起《歌唱新时代税收》的创作初衷,黎平县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石刚说,今年税收宣传月的主题是“税收·法治·公平”,为了让大家了解税法、增强依法纳税意识,他想到借用侗族人民熟知的歌曲旋律,将税务部门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引导企业合规经营等举措用侗语唱出来。随后他找到了贵州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吴培安,一起创作了税宣歌曲《歌唱新时代税收》。“便民办税惠民真正好,为国聚财国强民富才强大……”歌词浅显易懂、朗朗上口,让大家在熟悉的歌声中真切感受到依法纳税、诚信纳税的重要意义,加深对税收的理解与认识。黎平县守艺原创银饰店老板李胜勇说:“我在侗寨经营银饰店3年多,每年税收宣传月以及侗年节等传统节日,税务部门都会到侗寨开展税法宣传。税务部门通过侗族大歌宣传税收,这个方式让我感觉很亲切、很接地气。我以后会更加自觉遵守税法规定,诚信纳税、合规经营。”
不只是黎平县税务局,近几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税务部门紧贴群众需求,借力侗族大歌等传统民族文化,用群众熟悉的“语言”普及税法知识、讲解税费政策,让税收宣传更接地气、更有温度。2023年全国税收宣传月期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税务局与宁夏中卫市、内蒙古包头市等六地税务局联合举办“春风十年 山海相约”税收宣传活动,通过侗族大歌、话剧、快板等形式讲述新时代税收故事,引起了纳税人缴费人的广泛关注。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郑华兵说,黔东南州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现有国家级非遗56项,居全国地州市前列,有“百节之乡”“苗族侗族文化遗产保留核心地”“民族文化生态博物馆”等美誉。税务部门将依托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继续用好苗年节、侗年节等民族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税收宣传,让税收法治理念根植于纳税人缴费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