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雾如轻纱般笼罩着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的层层茶山,嫩绿的茶芽缀满枝头,在风中微微颤动。茶农们手指翻飞,娴熟地采摘着春茶。在这片绿意盎然的土地上,到处充满着清新和美的春天气息。
在这茶香氤氲的时节,国家税务总局紫阳县税务局举办了“税心助力 茶叶飘香”系列税收宣传活动,邀请紫阳民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安银一同创作税宣歌曲,以茶为媒、以歌为桥,将税法知识、税收政策融入悠扬的旋律中,让依法纳税意识在茶香与歌声中更加深入人心。
民歌润茶乡
紫阳民歌是陕西省传统民歌的代表性曲种,曲调优美动听、细腻流畅,节奏平稳细碎,音域较窄,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陕西民歌多以粗犷豪迈为主,为何紫阳民歌如此优美婉转?王安银说,民歌是地方语言音乐化的产物,紫阳民歌曲风的形成与当地生态环境、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紫阳县位于陕西省南端,是中国两大天然富硒区之一,这里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有着“汉江画廊”的美誉,是历史悠久的茶叶产区。据史书记载,早在西周时期,紫阳县就开始种植茶树,茶农们劳作时以歌抒怀,用歌声记录茶事的辛劳与丰收的喜悦,创造出了承载紫阳人质朴情感的民歌。
紫阳有句俗话叫“一天不唱喉咙痒,两天不唱心发慌”。紫阳民歌具有较强的叙事性和个人感情色彩,生动反映出紫阳人质朴旷达、幽默风趣、勤劳坚毅的性格特征。历经千年的发展,紫阳民歌早已成为紫阳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近年来,安康市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紫阳民歌的传承保护工作,印发了《安康市陕南民歌保护传承发展条例》,编写民间歌谣集,扶持民歌社团及相关文化企业发展,不断加大推广宣传力度。如今,紫阳民歌已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传唱。
王安银说,紫阳民歌承载着一代又一代紫阳人的记忆,它已成为一张独具紫阳特色的地方文化“名片”,包含着紫阳鲜活的生态文化基因。
非遗添“税味”
“税惠春风暖茶乡哟,法治公平心头亮,小微减税添干劲哎,乡亲致富民歌扬……”在紫阳半亩茶园,大片的茶树林随山势起伏,半山腰处,税务干部与民歌演员正在一起唱税宣歌曲《茶山税曲》,清越的音调、美妙的旋律吸引了很多游客聆听,现场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王安银说,《茶山税曲》曲调是他谱写的,他在谱曲时既融合了传统紫阳民歌“打对台”“盘歌”的韵律,也采取了现代流行音乐的轻快节奏,希望紫阳民歌不仅被当地群众喜爱,还能受到外地游客的欢迎。歌词则是王安银和税务干部一起琢磨的,他们把纳税人缴费人关注的税费政策要点写成歌词,巧妙传递了依法纳税、诚信经营的理念。游客们在喝茶的时候能听几嗓民歌,也顺便学习税法知识,增强纳税观念。
同时,税务干部与民歌演员还在城关镇东城门社区广场搭起了“税宣舞台”,用紫阳民歌说唱税收。伴随着欢快的曲调,税务干部将税费政策娓娓唱来,舞台旁还摆放着税收政策宣传展板,吸引过往群众驻足观看。
紫阳县税务局不仅组织干部和民歌演员一起开麦联唱,还派出税收志愿者组成税宣小分队,到社区和乡村唱民歌、说税法,将相关税收政策及税务部门的服务举措送到纳税人缴费人身边。税宣小分队还在社区和乡村举办“茶话税事”小课堂,就演出发票开具、个税扣除、社保费缴纳等政策进行宣讲,让当地群众在民歌旋律中感受税法宣传的力度和温度。
在“茶话税事”小课堂听完宣讲后,向阳镇营梁村的茶农李大妈笑盈盈地拿出手机展示缴费记录:“我参加了医保,是税务干部教我用手机缴了医保费,现在看病吃药没有顾虑了。我儿子在民歌艺术团工作,听他说每年税务部门都会上门送政策,辅导他们用好税费政策。”
紫阳县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杨新康说,紫阳素有“硒谷之乡”“汉江画廊”的美誉,最近,正是春茶采摘的时节,很多游客来紫阳体验民俗风情,这可是宣传税法的好机会。这种跨界合作既能传承发扬传统文化,又能精准普法送政策,让税收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据了解,近年来,安康市税务部门借助传统音乐、戏剧、美术等形式,通过开展“政策山歌擂台赛”“税法知识茶话会”“刻制版画”等一系列有特色、接地气的活动,将汉调二黄、汉阴剪纸、龙舟风俗等非遗项目融入税收宣传,既增强了税收普法宣传的效果,也赋予非遗项目更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内涵,让非遗与税收宣传实现“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