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内收入局向纳税人发布风险预警

数字时代税务诈骗的“肮脏12条”

2025年04月08日 版次:07        作者:李佩 刘光 李易泽

最近正值美国2025年报税季,美国国内收入局如期发布了年度“肮脏12条”税务诈骗清单,提醒纳税人、企业和税务专业人士警惕威胁其税务和财务信息安全的常见骗局。这是该局自2002年以来第24次针对全美纳税人发布风险预警。在人工智能、加密货币等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这份清单揭示出美国税务部门和纳税人面临的新挑战。

高技术诈骗激增倒逼清单更新

美国国内收入局数据显示,2024年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实施的税务诈骗案件同比增长45%,其中伪造薪酬申报表格、虚假抵免申报等手段导致的税务纠纷案件达1.2万起,每案平均罚款金额超过5万美元。

美国的税务诈骗模式已实现从“广撒网”到“精准钓鱼”的转变,其攻击链条覆盖纳税人、税务中介乃至政府系统。这一趋势促使美国国内收入局联合“安全峰会”(由美国国内收入局、州税务部门及税务专业机构等多方组成的协作机制)及“诈骗与骗局威胁联盟”(美国国内收入局、州税务部门与全国税务行业共同组建的反诈工作组)等,通过跨国协作与技术升级,构建起包含人工智能监测、区块链溯源、跨国数据共享的防御网络。

在此背景下,2025年的“肮脏12条”清单更聚焦于数字时代下税务诈骗犯罪手段的演变,强化了对数字交易环境下全链条税务诈骗风险的覆盖,特别强调高技术诈骗带来的威胁。

美国国内收入局通讯联络办公室高级顾问、“肮脏12条”税务诈骗清单活动发起者雷蒙斯说:“税务诈骗分子利用报税季的幌子,试图欺骗纳税人落入各种陷阱。这可能会导致纳税人身份信息被盗用,以及被误导申请本无权获得的税收抵免等不良后果。美国国内收入局发布税务诈骗清单就是为了保护纳税人免遭诈骗。”

五类核心诈骗模式透视

2025年“肮脏12条”清单,主要包含12种税务诈骗手段,可分为五大核心类别。这五类诈骗模式均体现出新技术与传统犯罪模式的结合,凸显出税务诈骗分子对政策漏洞和人性弱点的利用。

第一类是数字渠道渗透型诈骗,如钓鱼邮件、短信诈骗及社交媒体误导等。钓鱼邮件和短信诈骗仍是最常见的税务诈骗手段。诈骗者通过伪造美国国内收入局官方域名的电子邮件或短信,以“退税审核”“账户异常”等话术诱导点击恶意链接。社交媒体平台则成为虚假税务信息新的重灾区,推特等平台上的“税务秘籍”短视频常教唆用户伪造报税表格或夸大抵免额度。2024年,因听信社交媒体上的错误建议导致的税务案件同比上升37%,涉案纳税人因虚假申报面临最高5万美元的罚款。

第二类是服务型诈骗,如幽灵报税员、虚假慈善机构等。幽灵报税员是指未取得合法资质却提供代报税服务的群体,其典型特征是不在税表上签署姓名或不提供税务代理识别号。根据美国税法,合法税务代理必须对申报内容负责,而拒绝在税表上签名意味着他们不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虚假慈善机构则是利用美国税法中的捐赠抵税政策实施诈骗。诈骗者通过伪造免税证明设立虚假慈善机构,在灾难事件期间以救灾名义公开募捐,实则诱导捐赠者下载钓鱼App,或将捐赠者的捐款转入境外账户并兜售捐赠者个人信息。

第三类是政策滥用型诈骗,涉及燃料税抵免、病假和家庭照护抵免等抵免政策的错误享受。燃料税抵免本适用于农业机械作业、内河航运等非公路业务,但部分代理报税人却谎称燃料税抵扣也适用于网约车业务。病假和家庭照护抵免政策仅覆盖2020年—2021年疫情期间的个体经营者、自由职业者等灵活从业人员,但仍有部分纳税人在2024年错误申报。

第四类是技术升级型诈骗,如针对税务专业人士的“新客户攻击”、提供虚假美国国内收入局账户协助等。“新客户攻击”是针对税务专业人士的定向网络钓鱼,诈骗者伪装成新客户向税务专业人士发送包含复杂税务问题的咨询邮件,获取信任后再发送伪装成财务报表的恶意附件。恶意附件包含病毒或钓鱼链接,可窃取客户数据及税务师登录凭证导致信息泄露。提供虚假美国国内收入局账户协助则是诈骗者以“帮助创建在线账户”为名,窃取纳税人登录信息后提交欺诈性申报表的行为。

第五类是误导型诈骗,如夸大预扣税骗局、误导性折衷付税提议等。夸大预扣税骗局,指教唆纳税人虚构收入及预扣税额,例如在申报表格中填写虚假工资,企图骗取高额退税。误导性折衷付税提议是误导明显不符合资格的人申请享受折衷付税提议。折衷付税提议是指对无力全额缴税人群减免一定税款的举措。诈骗者对不符合申请条件的纳税人谎称可享受减免税,并向其收取手续费。不符合申请条件的纳税人申报失败后,不仅损失手续费,还要承担因延迟缴税产生的额外罚款和利息。

防范税务诈骗需社会共治

面对日益复杂的税务诈骗风险态势,美国国内收入局提出,纳税人需建立“验证—防护—警惕”三位一体的防御体系:一是要强化信息验证,通过美国国内收入局官方渠道核实政策及机构资质;二是要确保设备安全,使用除密码外的第二种验证方式的安全机制登录税务账户,并定期更新杀毒软件;三是时刻提高警惕,对索要个人信息或资金的请求持怀疑态度,不随便提供个人信息。

对于税务部门来说,则要强化纳税人身份验证流程,升级加密邮件系统,并加强与经美国国内收入局认证的官方电子申报平台以及金融、税务专业人士的合作,向纳税人进行防诈防骗教育。为支持“肮脏12条”税务诈骗清单宣传工作,美国国内收入局还鼓励人们积极举报推广税收骗局的个人以及故意准备虚假税表的代理报税人。

在数字经济时代,从纳税人到税务部门,从技术到法律,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可能成为诈骗分子的突破口。唯有政府、企业与个人协同合作,才能构筑起抵御税务诈骗的坚固屏障。正如美国国内收入局高级顾问特里·莱蒙斯所言:“反诈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