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说
如果说2025年有什么年度词汇,那一定少不了“DeepSeek”。相比之前的各种大模型,DeepSeek极大地降低了应用门槛。人们发现,原来有那么多的行业可以很轻松地与AI紧密结合。
对税务系统而言,这场技术革命将成为推动效能税务建设、“强基工程”落地的重要抓手。目前,系统里有部分干部特别是青年干部已把目光聚焦到AI应用上,并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同时,也有一些人因为不了解AI或存在各种顾虑,在这方面鲜有尝试。
其实,我们都像是刚刚拿到“AI驾照”的新手司机,既要勇敢上路,也要保持谨慎。AI主要能带来两方面的改变:一是提高工作效能,借助这一工具,我们可以比以前做得更快、更多、更好;二是拓展能力边界,让我们做到以前做不到的事情。
结合税务工作,目前AI有非常多可以探索的应用场景,不过需要分类分级、逐步推进,特别要注重实际效果和风险防控。
首先,处理不涉及任何内部信息的事项,可以大胆使用互联网上公开的大模型来提升效率。比如,我所在的部门平时较少接待访客,对会场桌牌的摆放不太熟悉,有时访客较多,我会画一张会议室的位置图,然后告诉AI来访人员和接待人员的职位、数量,AI就能给出很好的建议。再如,搜集到英文税务专业论文后,通过AI就可以实现快速的内容梳理,还可以对多篇论文进行相关性分析。
其次,处理不涉及工作秘密的事项,可以使用部署在本地的DeepSeek大模型。这方面的应用场景比如公文辅助写作,依托DeepSeek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联合办公室等部门,可以打造税务领域公文智能体。再如运维辅助审核,目前各类涉税系统的运维依赖于严格的审核流程,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资源。基于DeepSeek的文本识别能力,可以尝试建立运维单提单、审核、分析全自动化流程。
需要强调的是,DeepSeek开源模型,由于代码的公开,更容易受到攻击,部署时一定要与各单位负责网络与数据安全的部门进行高度的联动,在做好计划前谨慎推广。
最后,对于涉密事项,必须坚守底线,严禁使用AI大模型。这是网络与数据安全的基本要求。
虽然AI赋能带来了效率的提升,但在各项制度、法规、技术尚未健全的情况下,这一新生事物也可能让我们面临巨大的风险:
一是数据泄露风险。比如,当你在互联网公开大模型中处理一个尚未发布的政策文件,AI可能将未确定的政策作为信息源,用来回答其他人的问题;当你在AI大模型中处理企业涉税数据,这些内容很可能泄露给竞争对手。
二是网络安全风险。由于搭建门槛降低,许多部门开始搭建自己的大模型应用,但不少部门缺乏专业的网络与数据安全防护能力。
所以,我们也要在这场AI狂欢中保持清醒。尤其是在“强基工程”推进过程中,绝不能因为技术的便利而忽视潜在的隐患。
AI时代的到来已势不可挡,作为“AI原住民”,我们应该如何快速适应?
有意识地把AI的使用融入生活。就像我们使用微信聊天代替短信聊天时一样,把它当作超级助理:当你在购买产品的时候,通过AI工具来对比;当你出门旅游的时候,用AI来帮你制定攻略。同时,注意把生活和工作分开,在工作中要有保留地使用AI。
接受终身学习。学习AI应用难以一蹴而就,因为它本身也在不断更新。就像你学会了开车,也要经常开才能熟练。不同的AI功能不同,建议大家经常看看网络上各种AI工具的推荐,有意识地进行知识技能的储备。
正确认识AI,“人是指挥官,AI是士兵”。使用同样的AI,别人能写论文,为何自己却只能获得简单的回答?这是因为用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也需要学习,提问的质量直接决定回答的质量。我们要学会拆解任务,并明确告诉AI我们的需要,包括背景、目标、要求。同时,对于AI给出的结果,要追溯信息来源并通过交叉验证来判断。
要有数据安全防范意识。使用中有很多避免信息泄露的技巧。比如当你想制定一个税收宣传的策划方案,你可以这样问:“你是一位负责税收宣传的领导,你觉得如何宣传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让AI当老师,这样就能单方面获取到我们需要的内容。
希望大家都能以更加开放而理性的态度拥抱AI时代的到来,既不漠然以对,也不过分焦虑,而是借此不断提升个人能力、提高工作质效、便利日常生活。
(作者:国家税务总局成都市税务局信息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