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不是“万能解药”

2025年04月14日 版次:06        作者:孔程程

前不久,当我妈都开始给我转发《DeepSeek保姆级提问方式》时,我意识到AI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强大的功能仿佛被视为“万能解药”。不过,作为税收宣传工作中的一分子,我对在工作中使用AI还是持谨慎态度。

一方面,现阶段用AI进行业务领域的写作效果不尽如人意。过去一段时间,我曾尝试用AI辅助起草宣传稿,却发现不仅没变轻松,反而更累了。AI整理信息时,是基于公共领域的网络知识,各种个人发表的文章或者非官方信息均有可能被AI提取并输出,生成一些看似真实却漏洞百出的错误内容。特别是涉及税务领域专有名词时,AI经常“出错”,稍不留神就会被AI“迷惑”。

另一方面,AI生成的回答很多没有标注信息来源和出处,反向考证又需费一番功夫。少数AI助手尽管标注了信息来源,但点进去一看,官方数据、权威媒体发布的少之又少。因此,能否及时判断出AI提供的内容存在问题,并对其进行核查至关重要。如果缺乏这种判断力,就会给税收新闻宣传埋下隐患。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新闻宣传的过程是透过文字向外界阐释事件、表达观点、总结经验的过程,AI无法亲临一个活动现场,感受税务人的职业热情,也无法走进企业,感受税费政策为他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AI能在短时间内集成海量信息,但本质上仍是复述和模仿,是拾人牙慧,无法赋予税收宣传真实的温度和深度,无法写出“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好作品。

AI不是“万能解药”,但在某些方面也能表现出不同凡响的能力,值得尝试。例如,当我坐在电脑前,盯着空白的文档没有任何思路时,AI能帮我擦出思维的火花,海量的资料、严密的逻辑框架、量身定制的内容都让我惊叹它的思考能力。

从机器的局限性和有用性中,我看到了人的不可替代性。所以,AI不应陷入“用”与“不用”的二元对立中,而更应问何时用、怎样用?现阶段,AI的一些弊端让我更倾向于保守使用,但我不会选择“对抗AI”,而是在使用中不断思考“人机协同”的创造力与创造边界,让问题随技术生长,让实践给出答案。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扬州市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