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

荣昌、内江:再推17项税务合作举措

2025年04月21日 版次:04        作者:文明燕 本报记者 贺艳

重庆荣昌、四川内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节点。两地地缘相近、山水相连、民俗相通、产业相似,经营主体和群众往来频繁。自2020年以来,两地税务部门以荣昌内江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为依托,联合成立川渝首个“枫桥式”税费争议联合调解室,共建“内荣税费征管服务一体化数智中心”,对玻陶、夏布两大特色产业实施行业共管,持续推动两地数据互通、服务互联、监管互认。

近日,两地税务部门联合签订《2025年内荣合作协议》,聚焦政策执行标准化、税费征管一体化、税费服务便利化、数据共享与人才共建4个方面,推动实施17项合作任务,持续优化两地税收营商环境,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贡献税务力量。

执行同标,稳定政策预期

政策执行标准化是税收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荣昌和内江税务部门从政策的执行口径、标准、程序等环节入手,携手推进政策执行口径“同标”。

“以往,跨省经营的建筑劳务企业在面临川渝两地税务处罚标准上存在争议,现在处罚标准统一,罚款金额也比以往有所降低。”重庆某建筑劳务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说。

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荣昌区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李红军介绍,荣昌和内江在经济发展、税源情况、执法环境等方面相似度较高,统一税收政策执行标准,有助于两地的税收公平。5年来,两地税务部门梳理了68项税收执法事项,建立执法差异化协调机制,逐步规范两地行政处罚裁量标准和流程,推动“一把尺子量到底”。

全面推行水资源费改税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后实施的首个重大税制改革。为全面落实水资源费改税工作,更好地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根据协议,今年两地税务部门将配合做好水资源税管理指引编制工作,统一水资源税政策执行口径、标准和程序。同时,两地将完善油气田增值税管理口径,联合对跨区域开采的油气田企业开展政策辅导;联合开展执法调研分析和执法案卷评查,查找执法薄弱环节、短板,不断优化执法方式,完善执法细节。

行业共管,推进征管一体

内荣农高区是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共建区域发展功能平台之一。2023年,内江、荣昌税务部门制定《税收服务内荣农高区税费征管服务一体化工作方案》,以玻陶、夏布两个行业为共管行业,先行先试,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下的税费征管服务一体化。两地建立“内荣税费征管服务数智中心”,组建跨区域税费征管服务团队,制定行业管理指引2个,形成风险防范和监督清单61项,对82户玻陶企业、22户夏布企业实施“登记归类”“团队共管”,促进行业合规经营,健康长远发展,打造“两区分离、征管一体”的合作样板。截至2024年底,两地玻陶、夏布两个行业的涉税经营主体同比增长1.4%,销售收入增长9.8%。

食品产业是内荣农高区的特色产业,也是荣昌、内江的重要产业。内江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剑介绍,今年,两地税务部门将共管行业扩围至食品制造业,进一步加强两地食品制造业合规经营,实现跨区域协同发展。

根据协议,2025年,荣昌、内江税务部门将组建食品制造业跨区域管理团队,共同制定食品制造业税收征管服务工作指引,制定风险防范和监督清单,统一申报审核、基础事项和风险管理流程和标准,建立起资源共享、数据共通、执法共认、行业共管的管理服务机制。

据了解,2025年,两地税务部门还将联合制定非税收入风险防控操作指引,联合开展出口企业风险提示和合规政策宣传辅导,持续推进两地税费征管一体化,引导经营主体通过税务合规实现全面合规、长期合规,助推市场生态良性循环。

服务协同,化解跨区争议

2022年,两地税务部门成立川渝首个税费争议联合调解室,共同应对跨区域税费争议事项,最大限度地将涉税矛盾化解在基层,提高涉税争议调解质效。据统计,该调解室自成立以来,截至2024年底,已累计联合受理税费咨询7300件次,调解处置税费争议11件次,有效调解率达100%。

根据协议,2025年,荣昌、内江税务部门将继续推进税费争议联合调解室建设,完善法制干部、公职律师、法律顾问“三位一体”的税收法治队伍,通过制定调解指引、建立调解台账、实行调解回访等方式,按月开展调解效果评估,建立起“争议调解—跟踪问效—反馈建议—完善提高—源头预防”的闭环机制,实现涉税争议、咨询调解高效精准。

两地税务部门还将持续提升税费业务办理便利化。线下建立“川渝通办”专岗,高效办理跨区域税费业务;线上开展“甜棠在线”可视答疑,共同解答两地群众涉税疑问;将共建“内荣税费数据字典”,联合开展“青税先锋”等行动,共同推动数据共享与人才共建,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