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很清,政策很实,服务很优!”近期,江西省副省长张莹主持召开涉农领域工作专题会议,听取国家税务总局江西省税务局涉农领域税收监管、统计分析等情况汇报,对江西税务部门支持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做法给予肯定。
江西省税务部门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通过开展税收分析、强化数据共享、落实税费政策等方式,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添力加劲,支持涉农产业高质量发展。
专题调研“问诊”涉农产业
走进分宜县金鸡布村黄茶加工基地,新余品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工人们正取出黄茶焙香,经几道干燥工序后,成品黄茶将销往湖南、广东等地。据了解,品茗农业茶叶种植面积超过900亩,2021年以来连续三年成为新余市黄茶产品销量最大的企业。
“黄茶畅销,少不了政府和税务部门的帮助。”新余品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春花说。据了解,当地税务部门打造“茶税行”经济分析品牌,建立黄茶产业科研理论小组,开展“聚焦黄茶产业 服务县域经济”专项课题调研,为分宜黄茶产业“把脉问诊”。这一举措让茶企很受益。
“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9项制约短板,我们结合税收大数据分析后,提出‘延伸产业链,加大科研投入,协同发展,产学交融,创新营销’等对策建议。”分宜县税务局黄茶产业科研理论小组成员彭雨龙说,课题调研报告得到县委、县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在报告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分宜县推进黄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大力培育黄茶育苗、种植和加工业,推动形成特色优势产业。
如今,在政府支持和龙头企业的带领下,当地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投身茶品牌建设,初步形成了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黄茶全产业链。全县种植基地从2021年的13个增加到现在的45个,种植面积增长至9000亩。2024年全县成品黄茶总量超7620斤,总销售收入超过700万元。
黄茶产业专题调研分析,是江西税务部门为涉农产业“把脉问诊”的缩影之一。2024年,江西省税务部门在全省102个县(市)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调研活动,为涉农产业精准提供税收政策服务,多方位多渠道支持涉农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撰写的《税收视域下2024年上半年全省涉农产业发展状况分析》,在省领导作出肯定批示的同时,还抄送了各设区市委市政府,直接推进全省12个设区市利用税收大数据开展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题分析。”江西省税务局税收经济分析处处长朱光勇介绍。
部门联动“共享”涉农数据
“农户自行前往税务部门代开发票,常因信息不全等原因导致抵扣凭证不合规,企业面临进项税损失的风险。”江西溪望田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熊静向税务部门反映。
为有效解决农业产业链中普遍存在的产销数据分散、发票管理低效、税务风险突出等问题,贵溪市税务局向政府建言,推进农产品收购“支付即反向开票”试点工作。
贵溪市政府采纳了这一建议,协调当地农粮、市监、银行等部门,由税务部门牵头建立涉农数据共享机制,实现农户信息、农产品交易数据、企业注册信息、农产品质量检测结果等数据的部门共享,进一步建立健全税务监管机制,有效防范发票虚开行为。
“公司通过‘反向开票’实现了交易即开票、开票即抵扣,核验开票即时完成,发票错漏率大幅下降。”熊静介绍,试点取得成功后,这一举措正在鹰潭全市推广。
江西省税务局与江西省农业农村厅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涉农领域的监测分析,共享数据资源,共同开展调研和政策宣传辅导,推动建立了涉农产业跨部门联合分析研判机制,农业农村、税务、统计、发改、电力等部门定期开展会商,协调解决涉农领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精准助农“托举”龙头企业
作为全国远近闻名的杂交水稻制种之乡,萍乡市湘东区有着近半个世纪的水稻南繁制种史。截至目前,湘东已累计生产优质稻种2亿多公斤。如今,湘东区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达15万亩,占全国水稻南繁制种面积的80%。
“为扶持制种龙头企业,扩大龙头企业在全产业链的辐射效应,我们积极协助政府做好全区税源摸底。”萍乡市湘东区税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税务部门立足当地涉农产业特点与制种优势,不断更新、细化涉税需求台账,为制种企业建立“一户一册”台账,量身定制税费政策清单。
据了解,江西省税务局积极支持配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评定工作,点对点加大涉农企业发票开具、纳税申报和优惠政策等的宣传辅导力度,保障涉农企业充分享受税收红利。
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江西税务部门共为全省涉农企业减免增值税27亿元、减免企业所得税13.8亿元,为涉农金融服务企业办理农户小额贷款利息免征增值税8.14亿元。
“税务部门开展涉农产业分析并建言献策,为江西农业产业化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尤其是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评定及监测分析上全力支持,体现了税务担当。”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党委书记郑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