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网格化管理防控水资源税风险

2025年04月23日 版次:03        作者:本报记者 张聪

自2024年12月1日起,水资源费改税试点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国家税务总局毕节市税务局稳步推进改革试点,通过网格化管理防控税收风险。目前,征期平稳有序,改革效应逐步显现。

据统计,改革实施后的第二个征期,全市共完成水资源税申报513户,申报缴纳水资源税1502.71万元。从申报渠道来看,99%以上的纳税人通过电子税务局完成申报。纳税人普遍反映,电子税务局操作便捷、申报顺畅。

纳税申报:整个过程便捷顺畅

毕节市水资源总量相对丰富,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129.3亿立方米‌,其中长江流域占比超过95%,珠江流域占约4.6%。“毕节市水资源税的税源有很强的地域特点。”毕节市税务局财产和行为税科负责人雷勇告诉记者,目前,全市共有水资源税纳税主体513户,税务部门已采集有效水资源税税源信息759条。其中,水力、火力发电企业应缴纳的水资源税规模占全市所有行业比重达50%以上。

根据《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办法》,水资源税可以按月、按季度或者按次申报缴纳。毕节市水资源税实行按季度征收,眼下第二个征期刚刚结束。大方永贵建材有限责任公司财务经理王梅告诉记者:“以前的水资源费是按月缴纳,我们需要根据水利部门开具的缴纳通知单,到开户的银行柜台办理转账业务,耗时耗力。费改税后,申报过程便捷顺畅。”

“电子税务局设置了水资源税申报指南,各项指引清晰明确,操作非常简捷。开始申报后,我们可直接代入上一季度税源信息,按照系统提示核实完善,无须重复采集。上期累计取水量、本期实际取水量、适用税额等30多项关键税源信息自动取数预填,就能轻松完成申报,大大减轻了申报工作量。”王梅说。

2024年12月1日,贵州省全面实施水资源费改税试点征收工作,大方永贵建材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毕节市第一个通过新电子税务局申报办理水资源税业务的纳税人,成功开具了第一份水资源税完税凭证。第二个征期,王梅也早早办好了水资源税申报。

据毕节税务部门不完全统计,两个征期内,毕节市所有水资源税纳税人都按时完成了申报工作,整体申报过程较为顺利,未出现大规模逾期申报或申报困难等情况。

税收监管:网格化管理减负担

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实施以来,毕节市税务局依托税收大数据平台创建水资源税网格化台账,与水务部门形成数据共享机制。该局集成水资源税纳税人税源信息、许可证照、申报征收、发票开具等5大类45项涉税信息,通过数据融合、分析比对,及时发现企业的涉税风险。截至目前,该局共对已申报纳税人比对6批次数据,发现申报所属期错误、享受减免税政策错误、计税依据异常等7个类别问题,共涉及19户纳税人,已全面完成辅导更正。

“为了确保税收监管精准高效,我们探索实施水资源税网格化管理,以地理区域为划分单位,通过建立网格和设立网格员,对所辖范围实行精准管理、精细服务。”雷勇告诉记者,该局通过对网格化管理事项进行指标分析和模型构建,对事项的流程环节设置标签,智能识别任务推送人群,形成定期下发的自动化智能管理事项,变基层人工网格员为“智能+人工”网格员。

“目前,我们已建立起洪家渡水电站流经的黔西、织金、纳雍、大方网格化管理机制,以‘取水口+机构’所在地为核心征管点,统筹流域流经的主管税务部门。”雷勇说,开展网格化管理最大限度减少了多头管理、多头检查等现象,减轻了纳税人与基层税务部门的负担。

企业反馈:更加合理利用水资源

纳雍华锋矿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6月,在毕节市纳雍县从事烟煤和无烟煤开采洗选业务,属于水资源税征税对象。纳雍县税务局将该公司列为重点走访帮扶对象,派税费服务队上门问需。

在与该公司负责人和财务人员座谈中,税务干部掌握了企业矿井采掘生产工艺、煤炭洗选生产工艺、生产规模、排放污染物等情况,发现财务人员对水资源税税目和核算方式把握不准,申报缴纳的水资源税与其实际生产情况不符。税务干部有针对性地开展政策宣讲,辅导财务人员正确申报缴纳水资源税,帮助企业规避了涉税风险。

“税务部门的宣传和辅导很到位,让我们清楚地了解了相关政策和申报要求。水资源税改革从长远来看,将促使企业更加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华锋矿业财务负责人赵同澳说。

“水资源税改革让我们更加重视水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费改税后,由于我们属于特种取用水企业,负担有所增加,但这也引导我们加大了对节水设备和技术的投入,通过升级污水处理设备,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降低用水成本。”毕节市洁星洗涤有限公司负责人韩丽告诉记者,目前,该企业每年许可用水10.8万立方米,1000元左右的税额对企业的经营影响较小。

“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污水处理,减少对新鲜水资源的取用量,同时对员工加强节水培训,从各个环节发力,推动实现节水目标。”韩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