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如何为税收治理添“智”

2025年04月23日 版次:06        作者:王伟域

人工智能税务应用场景的创新实践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应客观地看待技术赋能,充分考量技术难度、应用价值、推广价值等因素。

技术发展正在“倒逼”公共服务供给模式走向协同化、透明化、专业化和清晰化。当下,依托数字化、智能化手段,税务部门不断改造和升级税收治理模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增加了打通税收治理堵点的可能性,也对税收治理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

人工智能的税务应用

我国税务部门对人工智能的应用较早也较为广泛,已经开展了多场景的“人工智能+税务”应用探索。这些应用不仅提高了税收治理的效率和准确性,提升了公众满意度,还为税收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

智能客服。人工智能的应用优化了税收服务模式。智能机器人或虚拟税务人员能够以文字、语音、图片等多种方式与纳税人互动,解答纳税人在税收方面的疑问。例如,纳税人可以通过电子税务局的页面与税务虚拟数字员工进行良好的互动。输入或语音录入问题,税务虚拟数字员工会实时将语音转成文字并显示在输入框中,并给出相应的答复。税务虚拟数字员工还会根据关键词智能匹配相关问题进行推送,方便纳税人快速找到所需答案。智能客服能够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服务,还可以根据纳税人的需求和反馈,不断优化服务内容和方式,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咨询服务。

智能审核。人工智能的应用让征管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和多部门数据共享,可以对纳税申报、缴税等环节进行自动化、智能化处理。例如,在不动产交易中,智能审核机器人可以自动审核购房人的缴税申请,实现数据自动预填、税额自动计算,从而大大提高审核效率和准确性。目前,我国对超过90%的业务事项简化数据填报,在新办智能开业场景中智能感知市场监管部门开业数据,自动确认登记、自动分配给科(所)、自动完成税费种认定,实现纳税人开业就能开票。

智能风控。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够对税收风险进行智能化识别、评估、监控和管理。例如,通过整合多渠道、多维度的数据,税务部门能够勾勒出企业的涉税行为痕迹,还原企业真实的业务逻辑,从而提前发现并防范税务风险。目前,我国在“一体式”风险防控中,可以对使用数电发票的纳税人进行智能匹配票额,并实现数电票“一票一算”的实时风险监控。

预测税收收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基于对历史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能够预测未来的税收趋势,从而为税收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科学依据‌。相对准确的税收收入预测有助于估算财政收入的大致规模,为安排各项公共支出、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供依据,还可以用于预测新的税收政策或调整现有税收政策的预期效果。

人工智能应用于税收治理的未来路径

人工智能在税收治理中的应用虽然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和效率提升,但同时伴随着数据质量与隐私、技术稳定性与可靠性、法律责任与监管等方面的潜在风险。人工智能自身也可能成为安全风险的来源。例如,模型可能被恶意利用进行税收欺诈或逃税行为的预测和规避,遭受黑客攻击或数据篡改等。未来,税务部门需要主动识变应变求变,促进人工智能在税收治理中的深度运用和发展。

强化顶层设计。应重视人工智能在税收治理中的应用,制定人工智能税收治理专项规划或指导意见,以及具体发展规划和实施路径,为各级税务部门提供清晰的指导和方向。人工智能的应用重在“人机协同进而释放人的生产力和创造力”,应根据税收治理的实际业务需求和目标,选择适合的人工智能模型和技术。同时,应加强对人工智能应用的监控和评估,确保人工智能的应用始终在安全可控范围内。

深化技术融合。当下,技术体系与治理制度越来越走向一种相互塑造、相互融合的状态。应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纳税申报、政策解读、税源监管、风险评估、税务稽查和税收分析决策等方面的创新应用,尽快设计出合理合法的适用规则和应用方案,有效应对和解决由应用人工智能所引发的相关治理责任和价值取向问题。此外,应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税收治理突破传统的行政区划和管理层级的限制,让税收治理结构更加扁平化,减少中间层级传导带来的信息效率漏损,提高税务行政效率。

拓展业务场景。应基于税收治理的管理性、服务性、公共性、协同性和赋权性等多重属性,积极开发面向税务应用场景的适用智能系统。建议积极同科研院所和人工智能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国产税务大模型研发。这方面已有成功案例,例如南方科技大学与国家税务总局深圳市税务局税收科学研究所共建智税联合实验室,开展税收风险分析防范、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合作。同时,应最大化地利用现有的技术基础设施,如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与电子税务局融合。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智能税务应用场景的创新实践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应充分考量技术难度、应用价值、推广价值等因素。应客观地看待技术赋能,既注重发挥好技术的“头雁”效应,也看到技术应用的“双刃剑”效应。例如,不同新应用程序的添加或许会限制互操作性。

加强国际合作。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工智能将更多应用于国际税收协作。为此,应坚持自主研发,加快形成技术优势。在此基础上,广泛开展人工智能在全球税收治理中的应用合作,推动构建人工智能全球税收治理的有效机制,共同促进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税收治理体系。例如,多国税务部门有望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更高效地共享税收信息,共同打击跨国逃税行为。可通过“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论坛等多边税收合作机制,与各国税务部门及国际组织深入交流与合作,确保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在全球税收治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并惠及各国。可与其他国家共同研究制定全球税收治理的统一标准,并通过与其他国家开展人工智能技术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项目等形式,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全球税收治理中的应用。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税务干部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