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不在于按人头计数,而在于让每份贡献都找到回响。”
“但是,税收的公平性不应该被贡献多寡所绑架。”
…………
这是国家税务总局宁波市税务局和共青团宁波市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税语争锋·合规致远”宁波大学生税收辩论赛的决赛赛场,正反双方大学生辩论队正在展开辩论。
经过激烈角逐,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辩论队凭借扎实的立论与犀利的攻辩,从7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摘得桂冠。
此次决赛,宁波财经学院和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在“未来星球的建桥风云”场景下,围绕税收法治语境下“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展开了博弈。正方宁波财经学院辩论队以“贡献权重”为切入点,强调资源优化配置与创新驱动的价值。反方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辩论队以“多数人意愿”为锚点,坚守程序正义与公共福祉。
“备赛期间我们研读了大量税法案例,更深刻理解了税收对社会的意义。公平与效率不只是经济学课本中的基尼系数、帕累托最优,现实中这些数字背后是活生生的社会选择。‘公平’不是数字均等,差异化的政策设计才是真正的公平。公平的税制,需要理性探讨,也需要人文关怀。”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辩论队队员黄子颜谈到本次比赛的收获时说。
宁波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司法部千名涉外律师人才王均伟谈及自身对辩题的思考:“今天的辩题就像是商业和公共事务的两套规则。商业社会中,公司决策通常遵循‘资本多数决’,公司决策往往由持股比例决定,谁出资多,谁就有更大话语权;但在公共事务中,民主制度更倾向‘人数多数决’,政府制定政策、分配公共服务时,要让每个人的声音都有分量,确保公平普惠。”
据悉,辩论赛前,为了解当代高校大学生对税收知识的普遍认知,税务干部还以“大学生眼中的税收”为题,在校园进行随机采访,并制作视频,为辩论赛拉开帷幕。采访提出关于税收的9个问题。从“10秒内说出3种你知道的税”到“你觉得为什么要缴税”,高校学子们的回答,展现了他们对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较高的认知,以及他们对税收公平调节功能的普遍感受和认同。有专家指出,这既展现了税收知识的普及成果,也反映了青年一代对税收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的转变。
从初赛到复赛,共有宁波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等7支在甬高校队伍参加。“选手们从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区域协调等维度,论述‘税收与财富分配’‘税收公平性’等问题,针对贫富差距、地域发展差距等现实痛点,运用数字治理等前沿理念提出自己的思考,其中不乏鲜活的‘解题’思路。”浙江万里学院法学院副院长郭颖华介绍。
据悉,宁波拥有14所高校、近20万大学生。为此,近年来,宁波市税务部门不断推进高校税收服务阵地建设。决赛当天,宁波市南高教园区“禾木”高校税费服务基地在浙江万里学院揭牌。该基地整合税务部门、高校、社会机构三方资源,将为园区师生提供“一站式”税费服务与学习实践平台。宁波市税务局办公室主任曹凯介绍,“禾木”寓意税收如春雨润泽青年成长,税务部门将以基地为枢纽,聚焦高校学子关切,推出更多精准化、个性化服务,搭建更优质的学习实践平台,把税收普法嵌入高校教育生态链。
宁波市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伟岳表示,宁波市税务部门将继续深化税收普法创新,推动税收宣传与青年教育的深度融合,紧密围绕青年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优化税收普法的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扩大税收普法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让税收知识持续“破圈”传播,浸润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