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税收宣传“活”起来、“沉”下去

2025年04月25日 版次:04        作者:孙丽娜

■编辑手记

今年全国税收宣传月期间,笔者来到青海调研。在国家税务总局湟源县税务局的党建文化基地,“镇馆之宝”——一对刻有“大明宣德年间造”字样的钹,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当地的税务干部介绍,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税务干部就是用钹和牛皮鼓、大喇叭配合,来开展税法宣传的。光阴荏苒,从1992年开始,全国税收宣传月已经走过34年。30多年来,税收宣传也从一对钹、一个大鼓和一张长桌就是宣传阵地,发展为多主体参与、多载体保障、多渠道推进的税收普法共治格局。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从直播电商、共享经济到人工智能、元宇宙领域,新兴业态不断重塑产业格局,新职业加速涌现,这对税收宣传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年税宣月期间,《分享席》栏目刊发吉林、宁波和厦门等地税务部门,在税宣人才队伍打造、融媒体工具运用和发挥行业优势开展政策解读等方面的经验。

为让税收宣传“活”起来、“沉”下去,各地税务部门从人才、内容和渠道等维度发力,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人才层面,经过近些年的努力,各地税务部门已经基本建立起常态化、体系化的人才培养机制,搭建学习平台,以跨部门轮岗拓宽视野,借重大项目实战锤炼能力,培养出一批“提笔成文、对镜能言、举机善拍”的税宣人才,筑牢了税收宣传的人才根基。

内容层面,税务部门一方面注重发挥在税收业务实操和税费政策解读方面的优势,紧跟政策动态,从专业视角出发,剖析行业趋势、回应公众关切,满足包括新职业人群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的税费信息需求。另一方面,注重用真实的故事打动人,用真实的案例“以案普法”,提升税收宣传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渠道层面,税务部门打破传统传播路径依赖,主动入驻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等“线上阵地”,积极运用AI工具,创新表达方式,通过直播、vlog、互动H5等轻量化形式,将较为复杂的行业规范、税收政策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努力把内容做得既“有意义”又“有意思”,推动税收宣传精准触达受众。

为提升税收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税务部门搭建双向沟通桥梁,通过问卷调查、线上访谈、话题讨论等方式收集反馈,根据受众需求调整宣传策略;鼓励新职业群体参与内容共创,将个体经验转化为鲜活素材,增强受众的代入感与共鸣感,让税收宣传有的放矢、浸润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