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龙诀”:“六小龙”何以在杭州崛起

2025年04月30日 版次:06        作者:沈小凤 童晓琳

杭州“六小龙”的崛起是政策支持、创新环境优化、人才吸引力增加以及资本加持等多重因素形成的共振,其中税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期,由深度求索、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游戏科学、群核科技、强脑科技组成的杭州“六小龙”,在人工智能、机器人、脑机接口等科创赛道上表现出色,引发全球关注。

作为由年轻科技人才创办的杭州本土民营企业,“六小龙”平均成立时间不足十年,成立时注册资本大多只有几百万元。“六小龙”何以腾飞?为何在杭州扎堆涌现?如何培育更多的“六小龙”?笔者对以深度求索、宇树科技等为代表的多家杭州科技创新企业开展调研,从税收视角观察其成长轨迹。

税收帮扶企业,摆脱“成长烦恼”

杭州“六小龙”大都经历了长达数年的蛰伏期,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如游戏科学用时7年投入数亿元,才迎来了《黑神话:悟空》的火爆上线;宇树科技近几年才逐步实现扭亏为盈。在企业漫长成长期中,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政策特别是税收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企业反映,在系列税费支持政策中,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效用更为直接,并通过扩范围、提比例、提前享,持续撬动更多资金流向科技研发。2020年—2023年,杭州“六小龙”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超13亿元,助力企业形成“政策引导—研发投入—税收减免—加大研发投入”的正向循环。

云深处科技有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00余万元,为企业增添了敢投入、敢创新的底气。深度求索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企业的研发投入预计同比增长2倍左右。群核科技有关负责人介绍,企业将保持高强度研发,确保在全球竞争中不掉队。

2023年9月,“新质生产力”概念首次提出,国家鼓励创新发展导向愈发凸显。同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支持创新发展的系列政策密集出台。从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到强化企业科创主体地位,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到强化人才激励机制,从完善孵化机制体系到强化配套研发资金保障,利好之丰、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宏观政策的“组合拳”有力助推我国新质生产力在各行各业加快培育,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稳步提升。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我国高技术产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4%,延续较快增长势头。随着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突破和推广应用,带动科研技术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9.6%和11.4%。

提供优质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作为由年轻科技人才创办的杭州本土民营企业,“六小龙”平均成立时间不足十年,注册资本大多只有几百万元。它们的出圈,不仅是浙江民营经济活力的写照,也引发对营商环境的热烈讨论。

税务部门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提升企业办税便利度和满意度,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税收支持。调研显示,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税务部门均推出“量体裁衣”式服务。

初创阶段,科创企业因研发投入大而资金吃紧,税务部门建立起“税务管家”一对一跟踪辅导机制,并开辟“快审、快批、快办”的退税绿色通道,加速释放政策红利。宇树科技等企业订单暴涨、海外市场加速扩张,“税务管家”相应增加了境外税收风险防范、税务合规等方面内容的辅导比重。

“高效办成一件事”相关举措也备受科创企业欢迎。浙江税务部门推出一系列“远程问办”智慧服务举措,开设“浙里税悦”服务号,提供一键体检、预约云办、征纳互动等服务。此外,办税服务业务全面进驻“浙里办”政务服务平台。

群核科技财务负责人介绍,税务部门会定期在线推送最新政策解读,通过征纳互动在线答疑。云深处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税务事项的办理基本都能实现当天办结,进度还有实时信息反馈。

发挥“磁场效应”,吸引科创人才

“六小龙”团队规模有限,人数在200人—400人之间;人员配置集中在技术研发核心业务,技术及研发员工占比超50%,有的甚至超过70%。团队采取扁平化的敏捷型团队架构。

“六小龙”企业员工科创人才“含金量”和“国际化”特点明显。如强脑科技的创始人从哈佛大学归国创业、群核科技的3位创始人曾任职于海外科技巨头,这反映出中国在全球人才竞争中的“磁场效应”越来越强,吸引众多海外人才回流。

“六小龙”当前大多还处于初创期,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税收贡献还未呈现,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使得个人所得税成为这几家企业的主要税收贡献点。如深度求索公司拥有研发人员90余人,其中杭州公司30余人,北京公司60余人,2023年1月—2025年2月,公司累计缴纳个人所得税626.67万元,其中2025年前2个月高达353.42万元。

企业表示,国家出台了对于科创企业技术人员股权奖励、技术成果投资入股等方面的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进一步鼓励企业和个人增加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促进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培育耐心资本,支持长期投资

资金是初创企业的启动基石,尤其对于中小微科技企业,加强财税金融政策落实对其有重要的助推作用。

持续壮大耐心资本是保持科技创新活力的重要力量。“六小龙”均已完成多轮资本市场融资,得益于持续、大额的资本支持,其高风险、长周期的技术研发得以保持稳定投入与持续推进。

我国对创投企业投资于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及未上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满2年的,给予按投资额的70%抵扣其应纳税所得额政策,引导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培育壮大耐心资本。

值得关注的是,杭州不只有“六小龙”,其他中小科技企业也可谓“灿若繁星”。杭州市科技局的数据显示,仅2024年认定的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就有0.43万家、省级3.47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7年底的0.28万家增长到2024年的1.6万家,增长了5.7倍。财税金融支持体系的不断升级,为这些未来的“科创小龙”浮出水面提供了便捷通道。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杭州市税务局税收科学研究所,杭州市滨江区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