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税务“企业创新税收指数”入选福建改革优秀案例

5个维度精准识别创新主体

2025年04月30日 版次:06        作者:徐然 蔡舒平 王新宇

近日,2024年福建省改革优秀案例评选活动表扬名单公布,厦门2个改革优秀案例从220个推荐参评案例中脱颖而出,其中包括厦门税务打造的税收评价创新量化体系。

厦门税务以税收大数据为基础,融合以税务特色标签引入的外部门数据,打造评价企业创新效用的量化指标体系“企业创新税收指数”。这一指数通过多维度的指标设计,实现企业创新能力可视化、可量化,为产业规划、强链补链、资源配置等提供数据导航。

笔者调研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了解“企业创新税收指数”助力新质生产力的识别与培育情况,分析火炬高新区企业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意见建议。

指标设置:从税收角度反映企业创新情况

国家税务总局厦门市税务局以厦门火炬高新区税务局为试点,开展多轮调研,梳理整合企业各税费种申报、财务报表、数电发票,以及以税务特色标签引入的外部门数据,设置涵盖“创新投入、人才支撑、市场认可、政府支持、外部评价”5个维度的35项指标。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等数学统计方法对各项指标进行权重赋值,计算得出“企业创新税收指数”,用以反映企业创新活动、创新能力、创新效用等情况。

例如,“创新投入”维度主要反映企业为创新能力发展投入的物力财力情况。在这一维度,根据研发活动投入的体量、发展情况等,设置研发费用金额、研发费用增速及自主研发情况等指标,从而使用统一体系对不同经营规模企业创新投入进行评估。“市场认可”维度则通过高新技术产品收入、毛利率增速等数据衡量企业创新成果的市场转化能力。

“企业创新税收指数”得分越高,反映企业创新势头越强劲、创新动能越充足、创新质效越显著。

实践应用:为政策实施精准“导航”

从火炬高新区的实践来看,“企业创新税收指数”起到了精准识别创新主体、促进生产要素更好地向创新领域集聚的作用。

掌握创新主体分布。根据2023年度“企业创新税收指数”评价情况,火炬高新区从2.7万多户企业中精准识别创新主体2249户,占全市创新企业比重的38.33%。同时,利用指数开展“助力国产替代企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专项调研,挖掘国产替代企业255户,其中进入试产验证、量产阶段的超六成。

精准“导航”支持政策。2023年,火炬高新区管委会依据指数自动识别创新能力强、潜力大的企业予以政策帮扶,评选出“白名单企业”1327户。管委会据此制定《白名单管理办法》,推出研发补贴、融资增信等4项扶持措施。2024年,“白名单企业”增至1340户。

火炬高新区税务部门利用指数,寻找市场转化率低的企业,发掘购销配套的潜在交易链条,组织供需对接会促成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同时,精准落实税费支持政策,2024年帮助创新企业享受“支持创新驱动发展”税费优惠金额同比增长57.92%。

从金融支持看,这一指数破解了科创企业“看不清、评不准”的评估困局。截至2025年2月,厦门先后有11家银行依据指数创设以“创新能力”为融资标的、纯信用、免抵押的融资新品,已有197户企业实现17.52亿元信贷融资。厦门2家保险机构依据指数创设“创新保”这一险种,并落地实施,已有6家企业签约获得3500万元的风险保障。火炬高新区管委会也给予专项保费补贴,助力创新产品迭代应用。

指数评价:一成创新企业贡献超五成税收和近六成就业

2023年度,厦门火炬高新区创新企业指数评价得分为0.379,同比提升5.28%,较非创新企业平均分高6.46%,反映出创新企业优势明显。通过指数可以看出,重点关注培育的信贷股权融资企业、专项培育库企业等均快速成长。

研发投入方面,2023年创新企业研发投入144.52亿元,同比增长15.64%,较全市高2.86个百分点,户均研发投入643万元,较全市创新企业多136万元。

人才投入方面,2023年创新企业科技人员数量同比增长8.73%;科技人员工资总额同比增长14.63%,均高出全市创新企业平均水平。

创新成果转化方面,2023年创新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7.42%,增速较全市创新企业平均水平高16.9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62%,增速较全市创新企业高8.01个百分点。

社会效益方面,2023年创新企业以近10%的企业数量贡献了火炬高新区近五成的企业营收、超五成的税收收入、近六成的就业贡献和超六成的企业利润。

几点建议:更好推动企业研发创新

从税收视角观察,火炬高新区企业研发创新仍有不足。例如,在校企协同研发方面,增值税数电发票数据显示,2023年火炬高新区有委托外部机构进行研发活动的创新企业,取得“研发服务”发票金额共计18.39亿元。其中,高校的研发服务金额为6392.61万元,占全部研发服务金额的比重为3.48%。这说明创新企业的研发创新协同较为不足。在技术成果转让方面,2023年火炬高新区创新企业取得转让技术成果收入1.62亿元,同比下降30.77%,转让技术成果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0.77%,说明技术成果获利能力偏低,一批技术成果尚未形成高质量生产力。

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将更多的财政资源投放、倾斜到创新项目,给予创新企业更优的研发补贴、技术改造、增产增效、融资增信等扶持,在人工、土地、物流、能源等重点领域降低创新企业要素成本,尝试建立创新产品转化保险保障机制,促进企业创新产品迭代更新、更快转化。

同时,建议政府部门联合高校、行业协会,搭建覆盖完整研发周期和全技术服务要素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立创新项目与高校研发的供需协助平台,吸引更多高校参与创新项目、“卡脖子”技术研发。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