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执法方式,不断提升税法遵从度

2025年05月06日 版次:05        作者: 周开君

■专家视点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税务机关要“创新行政执法方式,有效运用说服教育、约谈警示等非强制性执法方式,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做到宽严相济、法理相融”。

笔者认为,绍兴税务稽查部门近期实施的“三书同达”工作制度,是落实《意见》精神的有益探索和实践。从实施效果看,既规范税务执法行为,丰富了“说理式执法”工作内涵,同时有效提升了执法效能。

在税务执法的同时开展针对性普法。“三书同达”制度要求税务人员送达税务处罚决定时,须向企业人员阐明事实、说清法理,让行政相对人明白自己的行为错在哪里,税务机关作出处理意见的法律依据和过程是什么。通过这个程序,税务人员相当于在执法过程中对企业进行了一次非常有针对性的普法宣传教育,不仅执法活动更规范,同时有利于企业人员树立法治观念,进一步增强依法纳税意识。

针对“症结”,开出合规经营“良方”。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企业合规经营是否到位,企业负责人、财务负责人等管理人员对此的认识很关键。“亡羊”后的“补牢”则是一个较好的合规经营教育时点。在查后执法过程中,绍兴税务人员除向企业人员讲明违法事实和法理以外,还结合《合规建议书》内容,有的放矢地向企业人员作涉税辅导,让企业知晓今后如何规范制度和管理流程,通过采取哪些措施可以避免出现类似问题。这样,既深化了企业人员对合规经营的认识,也增强了其税收风险意识,并有助于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在今后经营过程中主动防范、消除税收风险,从而提高税法遵从度。

为企业指明信用修复路径,助力企业成长。为了让完成整改的企业尽快步入正常经营轨道,绍兴税务稽查部门在“三书同达”制度中强调,税务人员在执法时不仅要制作送达《信用修复告知书》,并且要向企业人员作解读指导,让企业知晓修复信用的方法和路径,以便其及时进行信用修复,后续生产经营在融资授信、招投标等活动方面不受影响。这一举动彰显了税务机关宽严相济的执法理念,在严格执法的同时,体现了对企业成长和健康发展的关注,使执法行为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作者:国家税务总局税务干部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