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湖南省岳阳市共有4300余户企业获评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近三年来,湖南省岳阳市A级纳税人数量连年增长,更多的企业加入到A级纳税人行列中。近日,记者走进岳阳市两家连续多年获评A级纳税人的企业,探访其维信增信之道。
工程项目装上了“税务CT”
走进湖南省特构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的数字化指挥中心,只见每一个中标的工程项目都有三维展示模型和同步呈现的各类财税数据。
湖南省特构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房屋建设工程总承包为主导产业,集市政、钢结构、消防、装饰装修等工程承包以及装配式钢结构建材基地生产加工于一体的企业,目前承建了国内12个省市的重点基建项目。
建筑安装项目环节多、跨区域广,收入成本确认时点差异还会引起税会调整。“公司要高质量发展,对财税风险的预判和防控非常重要,必须以合规经营为基础,打造覆盖全部建筑安装项目的监控和分析平台,实施有效预警和纠错。”公司财务总监张乐介绍。
为此,特构工程公司自主研发了智慧财税系统,将材料采购、机械租赁等12个环节纳入数字化管控,实现项目成本自动归集、电子发票实时验真、跨区域涉税风险及时预警,并定期对申报、缴纳、信息报告等涉税行为数据进行扫描,使公司33个在建项目的毛利率核算误差率从5%降至0.3%。
“智慧财税系统就像给工程项目装上了‘税务CT’,去年自动拦截异常数据26次,实现涉税申报零差错。”张乐说。凭借全流程、全方位的风险控制,企业几年来未出现纳税信用失分情况,连续五年获评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凭借“五连A”的优质信用“名片”,湖南省特构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建了大批省内外重点建设项目,年建筑安装项目产值逾14亿元。
“建筑行业普遍存在项目分散、核算复杂、风控滞后等问题。”国家税务总局岳阳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李莉表示,岳阳税务部门通过电子税务局、“湘税通”,精准推送涉税提醒。同时,为帮助建筑行业企业进一步规避涉税风险,制作了《工程项目全流程税务管理规范》,利用大数据分析平台,可识别收入确认时点差异、进项税抵扣漏洞等35个风险点,帮助企业将涉税风险点纳入风险内控机制,让企业守护好纳税信用“金字招牌”。
医药生产筑起“三道防线”
在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的智能化车间里,全自动生产线与数智化内控系统正同步高速运转。作为湖南省医药行业的标杆企业,该公司通过业务部门、职能总部、内部审计三道风险“防线”,构建起覆盖财税全流程的内控体系,为年营收54亿元的医药生产筑起“涉税防火墙”。
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医药企业,拥有12个剂型产品、161个药品品种,获评“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持有52项发明专利,2024年税收贡献达3.8亿元,连续四年获评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
据了解,在跨区域经营、多品类研发的复杂业务背景下,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将税务合规作为发展基石,形成“前中后”三级联动的风险管理架构。前端业务部门在签订合同时同步启动税务合规审查,确保订单生成符合政策要求;中端职能总部通过ERP系统实时追踪“合同流、货物流、资金流、发票流”四流信息,确保业务链条数据完整、真实;后端内部审计部门按月开展全流程回溯,严防涉税风险。
“得益于三道风险防线的层层过滤,我们才守住了A级纳税人这张‘金名片’。”公司法定代表人邹瑰丽说,凭借信用优势,企业享受到出口退税3日到账、银行无抵押贷款即时审批等红利,企业将更多资金投入抗肿瘤注射剂等5个重点产品研发,形成“合规—发展—创新”的良性循环。
岳阳市税务局持续推动以“动态信用+风险防控”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建设,实行纳税人动态信用等级分类和智能化风险监管,对企业发票信息、日常经营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通过线上线下培训辅导、风险案例定期推送,积极引导纳税人合规经营,自查自纠,助力企业把纳税信用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