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宗海:人生字典里没有“守成”二字

2025年05月12日 版次:05        作者:严鲁凯 李祥宪 邵洋洋

窗台上一盆绿萝青葱繁茂,藤蔓悄然延伸,爬上旁边的书柜,书柜上摆放着国家税务总局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党委委员、纪检组组长吴宗海获得全国税务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好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的照片,这些荣誉见证着这位税务老兵的“税”月历程。从税30余载,他将实干贯穿始终,以“点亮自己”为信念,躬身为民,温暖他人。

从“拼命三郎”到成立创新工作室

1993年,年轻的吴宗海进入当时的山东省高密县税务局工作,成为一名税务专管员。白天,他戴着草帽,风雨无阻骑车跑遍两个乡镇的村庄,老旧的永久牌自行车颠簸在乡间土路上,车把上挂着的税票夹哗哗作响。到村里,他宣传税收政策、了解税源情况。晚上回到局里,他学习政策、研究案例,办公室的台灯总是亮到很晚,他经常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书上写满了注记。

靠着一股拼命的劲头,他快速成长。2000年,他牵头创立的“疑点发票追踪”检查法成效显著,其经验做法被国家税务总局在全国推广。2008年,全省税务系统财会达标任务紧迫,基层税务干部亟需充实财会知识,吴宗海主动请缨担任财会达标培训教师。然而刚完成8天授课任务,他却意外滑倒,左臂骨折。“任务重,人手少,我歇着心里不踏实。”他吊着绷带回到岗位,一直坚持到完成任务。2009年他成为山东省税务系统首批“兼职教师”。

2015年4月,在高密市国税局指导下,“吴宗海劳模创新工作室”揭牌成立。“不干则已,干则争先”,吴宗海带领工作室成员在纳税服务优化、基层税源风险管理等方面不断开拓创新。10年间,从工作室走出了5名山东省税务系统青年才俊,50余人次入选省市税务局人才库,工作室成为潍坊市税务系统的一张闪亮名片。

打造纳税人缴费人信赖的“暖心驿站”

“吴宗海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牌匾诉说着一个实干者的故事。吴宗海认为,工作室应该落实到创新上,他的字典里没有“守成”二字。

2011年,他在调研中发现,基层税源风险管理存在底数不清、精准度欠佳等问题。于是他带领团队研究设计了行业税收管理模板,覆盖高密市约八成税源、涉及众多行业与产品。在此基础上,他牵头创建一体化风险防控互动协作机制,集“数据采集、分析识别、等级排序、任务推送、应对处理、监督评价”于一体,该机制最终在全省税务系统推广应用。

2014年,他牵头创立纳税服务标准化体系,对相关税收业务进行合并受理、合并审核、依次审批,简化办税流程68项,减少纳税人办税环节24个,减少报表资料36种。 (下转B2版)

(上接B1版)

同时,将纳税人发起的业务审批权限前移到办税服务厅,提供标准化一站式服务,顺利通过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验收。由此,高密市国税局被确定为全国基层税务系统首家国家级纳税服务标准化示范单位。

2022年,他被调至潍坊市潍城区税务局经济开发区税务分局,任分局局长,他将目光投向构建和谐的税企关系。在他的倡导下,2023年,该分局挂牌成立“劳模税企恳谈室”,为税企矛盾调解搭建平台。恳谈室汇聚了各级劳模、道德模范、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等,赋予“枫桥经验”税务内涵,成为纳税人缴费人信赖的“暖心驿站”。

做温暖他人的一束微光

生活中的吴宗海,也总是用温暖照亮他人。

吴宗海办公桌的抽屉里放着一张高密市医院的收据,收据背后的故事发生在2006年。当时吴宗海从新闻报道中得知,高密市夏庄镇村民郭庆利因车祸导致高位瘫痪,家里生活困难,儿子的学费都凑不齐。

几经辗转打听,吴宗海来到郭庆利家,躺在床上的郭庆利脸色蜡黄。“先治病。”吴宗海塞过钞票的手温暖有力。3天后,他又扛来一台小冰箱:“药得冷藏,放坏了影响治疗。”此后几年,这个家多了个“税务亲戚”——吴宗海帮助联系医生、往返送饭、帮抬担架,忙个不停。

吴宗海和家人还先后帮扶4名“春蕾女童”,圆了22个困难家庭孩子的“微心愿”,组织“爱在金秋”公益助学活动,向100名困境小学生捐助运动鞋及学习用品,为尿毒症患者捐款,帮盲人推拿师傅改善居住条件……

今年2月,吴宗海到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任党委委员、纪检组组长。在新岗位上,吴宗海续写着新的故事——在纳税人舒展的眉头间,在年轻干部成长的足迹里,在那盏为民服务的温暖光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