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乡村全面振兴的壮美画卷

2025年05月13日 版次:01        作者:本报记者 燕烁烁 虞立教 王徽 罗舜爱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到各地考察调研,习近平总书记总会去农村看一看,走进田间地头,和农民拉拉家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近期,记者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走进产业发展、和美乡村建设一线,体验乡村振兴新变化。

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中,要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素质和战斗力。

来自税务部门的驻村第一书记奋跃而上、飞速奔跑,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希望的田野上,写下一个个美好故事。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革命老区安徽省金寨县考察,走访村民,同当地干部群众共商脱贫攻坚大计。9年多来,老区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撸起袖子加油干,提前实现整村脱贫,并大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走进金寨县全军乡熊家河村,村容村貌整洁,草木萌发生机,数十栋徽派建筑于青山绿水间拔地而起,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美丽乡村图景。“村子这么美,日子这么好,我们都感谢刘书记。”村民们口中的刘书记,是国家税务总局安徽省税务局驻熊家河村第一书记刘双燕。从皖北到皖南,从平原到山区,刘双燕驻村已进入第13个年头。

2022年6月,刘双燕来到熊家河村。她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作为源源不竭的奋进动力,牵头组建“红色宣讲团”,和乡亲们一起依托大别山区的自然风光和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底蕴,推动建设红色旅游景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研学基地。

在刘双燕的推动下,熊家河村“两委”充分挖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和自然产业资源,打造了科技生态农业、劳动教育、红色教育、研学教育、周末乡村游5个基地,吸引众多游客参观游览,辐射带动了周边民宿、山泉水、葛根等产业协同发展。游客的到来,让村民种的蔬菜瓜果、养的牲畜家禽有了更多销路,不少村民还开起了民宿、农家乐。2024年,熊家河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53万元,人均收入2.17万元。

熊家河村只是金寨县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如今,金寨县已建成和美乡村中心村212个、美丽宜居自然村庄602个。其中,有8个村获批创建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5个村获评省级美丽宜居村庄。2024年2月,金寨县获评安徽省“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重点县称号。2024年以来,全县共接待游客1601.45万人次,创综合收入124.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49%和24.4%。

“作为驻村书记,不光要驻村,还得‘驻’到乡亲们的心里,帮忙帮到点子上。”刘双燕说,她将继续带领村民,在乡村大地上描绘出更美丽的风景。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第一线,像刘双燕这样的税务干部还有很多。哈尔滨市税务局干部张军在驻木兰县利东镇三良村担任第一书记期间,将村里的特色农产品木兰大米与鲜食玉米引入电商销售平台,鼓励农户发展庭院特色种植业;湖南花垣县税务局驻花垣镇老天坪村第一书记宋发望,依托老天坪村独特地理优势和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每天吸引超200名游客前往村里旅游、住宿;安徽阜南县税务局驻王堰镇胡老郢村第一书记高炳辉,引导村民种植高筋小麦近千亩、高油脂花生上百亩,发挥村民传统手工技能推动开办柳编半成品车间,高炳辉驻村期满后,44名村民自发在请愿书上按下“红指印”深情挽留……

据统计,仅2021年1月—2023年3月,全国税务系统共帮扶村7582个,帮扶户71.55万户,帮扶人口258.62万人。自国家实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截至2023年3月,全国税务系统共选派10010人专职开展相关工作,其中驻村第一书记3317人。

税务驻村第一书记们充分发挥政治素质高、懂政策善联系优势,与所在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民一起逐梦乡村振兴。他们像一枚枚“钻头”,深扎乡村,带领乡亲们奔向更美好的生活。

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翅膀”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农业生产、粮食安全,在各地考察调研,常常深入田间地头,问农事、察粮情。

2018年9月2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佳木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原黑龙江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考察时指出,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下转A2版)

(上接A1版)

如今的佳木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处处彰显“科技范儿”。

佳木斯农高区管委会农业水务局局长丁鹏介绍,为解决农业劳动力不足的难题,管委会打造了无人机农场,最大程度运用高科技手段减小劳动强度。七星农场等多个水田、旱田无人化农场示范点,都采用水田无人驾驶拖拉机、无人驾驶插秧机、无人驾驶收割机等,劳作效率比人工作业高出很多。

“钢牛铁马”动力十足,背后有“税”力量添劲赋能。佳木斯农高区税务部门高效落实一系列惠农税费优惠政策和服务举措,有效减轻了农场和农户的经济负担,使更多先进的农业机械得以引进和更新换代,助力现代化大农业发展。

“税务部门主动上门服务,为我们提供精准辅导。我们农场仅去年承包土地流转给农民种水稻一项就减免了增值税2500多万元,同时我们从事农林牧渔生产还免征了企业所得税1600多万元。”北大荒七星农场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田强告诉记者,“我们把这笔钱用于购置插秧机、无人机等现代农业作业设备,大幅提升了种植的智能化水平。”

这段时间,安徽省太和县种粮大户、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徐淙祥,又开始了每天在麦田里撸起袖子、俯下身细心观察小麦长势的日子。

2022年6月,徐淙祥怀着激动的心情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报告丰收的喜讯和十多年来取得的科技成果。很快,一封饱含对当地乡亲们的问候以及对全国的种粮大户提出殷切期望的重要回信,便从北京送到了徐淙祥的手中。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希望种粮大户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总书记的回信,不仅是对我本人的巨大鼓舞,也是对全国种粮大户的巨大鼓舞。”徐淙祥说,“我会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带动更多农户多种粮、种好粮。”

徐淙祥牵头建立了“太和淙祥小麦科技专家大院”,不断尝试农业自动监测与控制系统、虫情自动监测系统等新技术,升级无人机、旋耕机、多用途收割机等农业机械,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科技兴农梦。在徐淙祥看来,一系列税收支持为科技兴农提供了坚实支撑。2022年以来,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已经享受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收优惠超过50万元。

为鼓励引导像徐淙祥一样的“新农人”发挥规模种植优势、积极推广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太和县税务局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制定并推送专属政策套餐,通过涉农政策直播间、纳税人“云课堂”等方式细致解读税费政策。

“我们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优化完善涉农税费事项办理流程,努力让‘新农人’办税缴费实现一次办、一站办,让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农业生产上。”太和县税务局负责人表示。

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留下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关键靠人”“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

从浙江义乌市城区一路向西北而行9公里,后宅街道李祖村掩映在一片青山林海之中。徜徉在村里古朴的小路内,不时邂逅的,是或精致或古朴或浪漫的“创客”小铺。

穿村而过的青石板路两旁,年轻的“创客”们,依然清晰地记得2023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李祖村考察调研的情形。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说,乡村振兴为年轻人提供了展现才华的用武之地,希望更多的年轻人为乡村振兴发挥积极作用。

一年多来,这里的年轻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李祖村发展打开了新天地:“创客”项目增长到72个,“创客”队伍扩大到260多人。在“创客”们的带动下,李祖村村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增长到6万元左右……

李祖村的变化,不是个例。在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浙江湖州市安吉县余村的青年人才社区里,如今已有机器人实践基地主理人、国漫文化创意者、天文爱好的创业者、绿色能源一站式服务商等60余个项目入驻,落户的新经济企业年预估产值达到5亿元。

李祖村和余村的变化,正是浙江借力人才建设和美乡村、统筹城乡发展的缩影。截至2024年底,浙江已累计培育农“创客”超8.4万人,其中90后、00后超半数,创业领域涉及“土特产”全产业链,已成为浙江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如何服务乡村产业发展,吸引更多年轻人“留下来”振兴乡村?税务部门在积极想点子、出主意。

围绕“创客”全生命周期涉税经营问题,义乌市税务局运用“大数据+网格员”的方式,一对一推送税费优惠政策指引,打造“税企直联”服务机制,及时解决创业者们关于纳税申报、发票开具、社保缴纳等方面的疑难问题。

依据青年创业者的经济业态、经营模式、发展阶段等实际情况,安吉县税务局余村税务所着力打造新时代“枫桥式”税务所,将“枫桥经验”与税务实践相结合,以“服务+法治”模式对涉税矛盾争议进行溯源治理。“我们就是要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税收营商环境,让青年创业者们在这里创新创业更加舒心。”余村税务所负责人说。

田畴沃野尽丰景,乡村大地气象新。中国在改变乡村,正在振兴的乡村也在改变着中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漳州市东山县陈城镇澳角村考察时指出的那样,新时代新征程农村一定会有更加光明的前景,农民会有更加火热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