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老钢笔

2025年05月19日 版次:07        作者:许冰洁

一支笔有什么稀奇的?在大多数人看来不过是消耗品而已。所以,当我得知刘姐那支老钢笔已用了十几年时,有些惊讶。

那是一支蓝色的老式钢笔,金属表面被磨得发亮,外壳上精致的印花早就掉没了,但打开笔帽,里面的笔尖看起来依旧锃亮。

刘姐很爱惜这支笔,写完就立刻“咔哒”一下盖上笔帽,轻轻放回电脑显示器旁,但她倒没有不让人动,我们有需要时,顺手去拿,她也不介意。

现在好用的笔那么多,就是钢笔也有可以直接替换墨囊的,怎么非要用这支还得添墨水的老钢笔呢?有一次我随口问起刘姐。

“可能是……怀旧吧?”她露出回忆的表情。

她说,这支笔是她刚踏上工作岗位时父母送给她的礼物。十几年来,这支包含父母爱意与期望的钢笔,伴她走过了风风雨雨。

握住这支笔,她想起了一些往事,被纳税人问住脸红时的尴尬,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时的着急,受了委屈只得偷偷抹泪的心酸,压力大到愁掉头发的艰难……但她都挺过来了,成为了如今能从容应对各种挑战的“铿锵玫瑰”。

电脑桌面右下角的图标闪了闪,打断了刘姐的回忆。她立刻点开,一则新消息弹出来:“刘姐,1997年那会儿的契税政策你那儿有吗?最近有几户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的房产要办证。”

“这么久远的时间啊……”我感叹着,就见刘姐思索片刻,从架子上抽出一本黑色皮面的笔记本。我也好奇那时候的契税税率与现在有什么不同,便凑过去看。

只见笔记本里面整整齐齐地贴着许多打印出来的政策文件,重要的条款和关键字被圈画出来,边上还用几排娟秀的钢笔字迹做了标注,蓝黑色的字迹有轻微的褪色,想来正是多年前她用这支老钢笔写的。我知道刘姐素有写笔记的习惯,业务操作、税收知识、每日总结……她都写得板板正正。

“咱辖区有不少老房子还没办证,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在逐步解决着,所以老政策咱也得懂。你看,契税法是2021年才开始施行,契税暂行条例则是1997年10月施行的……”刘姐指着笔记给我解说。

正说着话,忽然有人敲了敲门,门开了一条缝,一颗脑袋探进来,笑嘻嘻地说道:“刘姐,这会儿有空吗?带上你那‘老伙计’,来帮个忙呗!”

“啥事儿呀?稍等啊,我忙完手头的活儿。”

刘姐边说边合上笔记本,键盘敲得飞快,把关于契税政策的最后几句回复发了出去,然后又嘱咐了我几句交接工作的话,便拿上那支钢笔,起身出门。

带上“老伙计”?原来是指那支老钢笔啊,这词倒用得贴切。我听了不禁有些好笑,却也理解了这支老钢笔对于刘姐的意义。

然而几天后,老钢笔却意外找不到了。“唉,我想来想去,只能是那天出去做税宣的时候不小心搞丢了。”刘姐忍不住叹气。

听了她的话,我想起来,那天我们去社区开展个税和社保费征缴宣传,刘姐一会儿拿着老钢笔在宣传单页上圈圈画画仔细讲解政策,一会儿打开手机示范具体操作。当时,她的边上围了好几个老太太,不时跟着她一起在手机上戳戳点点。

唉,那天人太多了,要真是那会儿丢的,可不好找啊,我暗自为她感到遗憾。

几天后,一批新招录的公务员前来报到,局里为他们准备了一系列廉政教育主题活动。等他们参加完活动来办税服务厅上岗,已经快中午了,我们召开了简短的迎新会让大家互相认识认识。其中一个小姑娘,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开会的时候,我瞥见她的手边放着一支钢笔,看着有些眼熟。这……不是刘姐那支老钢笔吗?!

“你们去社区开展政策宣传那天,我大姨也在现场,她当时用完钢笔忘了还给刘姐,她一看这笔有年头应该是用惯了的,就让我捎着还回来,她说特别不好意思,还说那天你们给她讲得可仔细了,她都学会啦。”聊起这事,小姑娘羞涩地笑起来。

“这也太巧了!不过找回来就好!”我也高兴起来。

“是啊,太巧了,你再看这个。”小姑娘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印着区局单位名字的信封,轻轻抽出雪白的信纸来摊开——这是一封区局写给新录用公务员家属的“廉洁家书”。

那清婉秀逸的字迹我一眼就认了出来,正是刘姐用那支老钢笔写的!原来,那天刘姐带上“老伙计”去帮忙的“神秘工作”,就是给新人们准备这样一份入职惊喜啊。

再细读书信内容,既有对新入职公务员寄予的深厚期望,又言辞恳切地警醒他们扣好从税“第一粒扣子”,字里行间满是组织对年轻干部的深切关爱,再想到这满满两页纸的手写钢笔字迹,蕴含着老同事“传帮带”的拳拳心意,怎能不叫人动容?

“没想到会这么有仪式感……”小姑娘兴奋地说,“这字真是好看!引得我也想买一支钢笔。”

“你也有怀旧情结吗?”我看向她。

“这叫传承和发扬!”她笑起来。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淄博经济开发区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