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周:期颐岁月长 不移白首心

2025年05月19日 版次:08        作者:本报记者 罗舜爱

这段时间,高成周老人一直在湖南省沅江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儿子高晓核每天都去医院照顾父亲,同时带去最新的报纸,为他读几篇新闻。5月的阳光照进病房,高成周老人斜靠在枕头上,双眼微闭听着儿子读时事新闻,有时还会默念几句自己创作的古体诗。

高成周是国家税务总局沅江市税务局离休干部,1921年6月出生于湖南沅江,今年已经104岁高龄。

卅载从税路

年轻时,高成周曾以优异成绩考入当时的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但战乱期间,因学费大幅上涨等原因,他最终放弃了求学机会回到家乡。返乡后,在亲戚建议下,他一边务农一边自学,1949年8月,高成周参加革命工作,先后在沅江县税务局草尾税务所、琼湖税务所、三眼塘税务所、阳罗税务所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成为沅江县税务局首任税政股股长。1979年12月,高成周从沅江县税务局提前离休。

高晓核说,父亲曾给他讲了不少当年从税的故事。新中国成立初期,湖南部分地区还有土匪流窜,为了保证税务干部的人身安全以及税款安全,税务干部出行需要乔装打扮。尤其是如果税务干部身上携带着税款,更要格外小心,赶路时要时刻保持警惕。

尽管当时收税工作困难重重,但高成周始终在反走私、反偷税等斗争中,保护国家税款安全。在泛黄的档案页面中,可以看到当时领导对高成周的评价:“财经观正,业务能力强,学习能力强。”

不忘“税月”情

离休后,高成周依然舍不得离开他热爱的税收事业。他受邀到当时的益阳财经学校无偿任教两年,主讲税收法制、税收征管等课程。

“高老讲课很生动,结合了很多税收案例,学生都很喜欢。”沅江市税务局退休干部叶国琼说,她当年就听过高老讲的课,至今印象深刻。多年来,高老一直爱学习、对税收工作有感情,他的故事也激励着年轻一代沅江税务人。

20世纪80年代初,在沅江县税务局的邀请下,高成周承担起《沅江县税务志》的编写工作,这项工作持续了3年,成稿共计40余万字。“这本《沅江县税务志》客观记述了1817年—1983年沅江地区税务机构的发展历史,以及相关历史时期当地的税收情况,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为研究沅江地区税收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沅江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雷兰花说。

除了笔耕不辍,高老的兴趣也非常广泛。离休后,他培养了很多爱好,比如创作诗词和楹联、打太极、唱京剧、下象棋等。“高嗲(嗲,湖南方言,意为‘爷爷’,用于称呼亲近的非亲属老人)记性好得出奇,前一阵我去看他,他还能背诵上学时所学的《陋室铭》。”沅江市税务局退休干部贺进喜告诉记者,因爱好诗词,在一次局里组织迎新年写对联活动中,他结识了高老,兴趣相投的两人很快就热络起来,在多次互相探讨中逐渐成了忘年交。

在双腿行动不便之前,高老几乎每天都坚持打太极、唱京剧。“父亲最爱京剧《定军山》的几个唱段,即使现在已经离不开轮椅,我平时也时常听到他轻轻哼唱。”高晓核说。

高成周百岁寿辰时,益阳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陈有权到他家中探望。看到思路清晰、仍然坚持读报的高老,陈有权特地向老人介绍了税收工作的发展情况,讲解税务部门推出的“非接触式”办税以及相关税收政策,并深有感触地说:“活到老,学到老,用到老。高老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