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乌蒙山腹地的贵州省六盘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贵州利晟资源循环利用有限公司的裂解车间已响起机器轰鸣声。装载机将堆积如山的废旧轮胎投入全密闭生产线,经过高温裂解技术处理后,将其转化为再生橡胶、裂解油及炭黑等工业原料,实现“变废为宝”。
“再生资源回收行业涉及的环节多、产业链条长,合规就是‘生命线’。”该公司财务负责人廖鑫说道。作为贵州省废旧轮胎再生利用领域的A级纳税人企业,利晟以税务合规建设为抓手,为当地相关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践样本。
规范管理:实现合规与红利双赢
在利晟的原料入库区,工作人员正对每辆卡车运输来的废旧轮胎进行严格核验。“我们对供应商资质、运输轨迹及重量数据实施全流程记录,确保原材料来源可追溯。”廖鑫表示,规范化的原料管理不仅从源头上杜绝了来源不明的物料进入生产链条,也为后端财务核算、票据管理和税务申报构筑了合规基础,确保业务流与财务流高度协同。
在企业财务部门的电子台账系统中,一组数据清晰展现了规范管理带来的政策红利:自2024年以来,企业通过“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已累计获得退税302万元,叠加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综合效益显著提升。廖鑫解释,这一支持来源于符合“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政策”要求的企业按比例退还增值税,同时将资源综合利用收入减按90%计入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
政策红利的释放离不开企业的“硬核”管理,也离不开税务部门及时的风险提醒。国家税务总局六盘水市税务局每季度会推送纳税风险提示,通过大数据分析,帮助企业防范涉税风险。利晟据此建立“自查—整改—复核”闭环机制,确保合规管理贯穿业务全流程。
政策助力:纾解“无票之困”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可再生资源回收行业面临着“无票之痛”。“公司曾因票据不规范吃过亏。”据廖鑫介绍,过去收购个体户的废旧轮胎时,90%的交易缺乏发票,每次回收后都需要一一打电话联系个体户开具发票,费时费力,导致成本抵扣困难且存在稽查风险。2024年,国家税务总局在再生资源回收行业试点“反向开票”政策,利晟成为六盘水市首批试点企业。
与传统“销售方开票”模式不同,“反向开票”允许利晟作为购买方向自然人销售者开具收购发票,符合条件的专票可以作为进项抵扣凭证。在原料收购现场,回收户王师傅的废旧轮胎过磅后,质检员出具结算单,财务人员随即根据王师傅的身份信息和电话号码据实开具发票,全程不到5分钟。
“自2024年至今,我们‘反向开票’的金额已近1.1亿元,进项票获取率基本达100%。”廖鑫展示着手机中的电子发票存根。
六盘水市税务局货劳科科长龚红星介绍道:“我们通过‘税企互动平台’等方式向企业定向推送政策解读和操作指引,同时成立服务专班,对重点企业一对一上门辅导有关开票流程、票面填写规范和系统操作,确保政策红利精准直达。”
绿色发展:上下游形成合规梯队
2024年,六盘水市税务局量身定制的《纳税健康体检报告》通过大数据筛查风险,曾提示利晟“未及时进行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企业随即整改。“这如同定期体检,帮我们防微杜渐,也确保我们的信用等级不滑坡。”廖鑫表示,作为A级纳税人,企业享有绿色办税通道、优先退税等便利。
“事实证明,合规不是负担,而是竞争力。”据利晟负责人徐春发透露,企业二期项目投资1亿元建设的全自动化生产线已投产,预计2025年废旧轮胎处理量将翻倍。
如今,在利晟的带动下,当地30余家个体回收户主动注册为个体工商户,纳入规范化管理。“我们为回收户提供税务培训,上下游已形成‘合规共同体’。”廖鑫说,供应链的透明化还为企业争取到绿色信贷、工业信贷支持,融资成本降低1.2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2024年六盘水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A级纳税人数量同比增长67%。从“单点突破”到“链式共赢”,通过“健康体检报告”“政策定制包”等工具,当地税务部门正在引导更多企业加入合规梯队,形成“以税促绿、以绿兴产”的良性循环。
贵州省税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国家将进一步扩围“两新”政策,聚焦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精准发力。贵州省税务部门将认真落实相关政策,联合工信、环保等部门推出“循环经济税收服务包”,整合绿色信贷、碳税优惠等工具,进一步构建协同支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