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南京市税务局紧扣税费征管“强基工程”主攻方向和基层一线期盼,在全市14个区税务局设立基层观测点,搭建起覆盖政策落实、风险预警、基层诉求等领域的观测网络,打通“问题发现—需求响应—长效优化”的征管效能提升通道,让上级决策能精准投放、基层声音能被及时捕捉。
即时感知 动态收集基层征管痛点堵点
基层观测点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及时发现问题。“我们依托业务标兵、青年才俊等人才资源遴选了一批‘强基观察员’,组织他们动态收集推进税费征管‘强基工程’中的痛点堵点。”南京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日常工作中,“强基观察员”了解到基层税源管理岗干部在处理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初审等任务时,需要在各个税务管理系统中来回切换查找数据,由于管户数量较大,再加上其他条线任务集中批量推送,初审质量和效率难以提高。
为解决基层干部的困扰,南京市税务局依托江苏省税务局大数据平台,定制推出“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初审工具”。该工具兼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初审功能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审核功能,可智能收集系统内企业所有涉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相关指标信息及历年认定指标的基本数据,同时设置指标计算偏离值,自动生成审核提醒内容,减轻审核查询数据工作量,避免人工计算错误。
“‘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初审工具’上线后,原本单户初审2个工作日的工作量,现在半个小时就能完成。”鼓楼区税务局“强基观察员”刘国帅说。
目前,“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初审工具”已在南京市税务系统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初审工作中推广使用。据统计,南京市税务局依托“强基观察员”,已收集基层反馈的各类问题、需求和建议超20项。
协同联动 快速响应基层征管工作诉求
针对基层观测点运行过程中纵向响应滞后与横向协同梗阻等问题,南京市税务局组建跨税费种、跨部门的监管工作集群,建立疑难事项24小时响应、普通问题5个工作日办结快速通道,确保每个诉求都有专人对接、限时处理。
依托监管工作集群,玄武区税务局在线向市税务局提交房地产税源核查申请,市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局、财产和行为税处会商后,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数据梳理和精准分析,常态化向区局推送比对后的疑点数据,同时疑点数据被同步提交至市税务局监管工作集群开展重点核实分析。截至目前,已排查32户次,确认问题数据117条。
秦淮区税务局基层观测点发现,在推进个体工商户向医药企业虚开咨询服务发票的核查工作中,存在获取外部数据渠道有限、业务真实性难以查证等问题。南京市税务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处了解到区税务局的诉求后,联合货物和劳务税处开展提级监管,带队走访医疗机构摸清诊疗服务链条,携手稽查部门深挖资金流向,协调经侦力量提前介入固定证据,最终形成完整证据链移交公安机关。
案件办结后,南京市税务局又指导秦淮区税务局开展数电票风险管理专项行动,通过“风险画像精准赋额”“网格排查虚假地址”等,累计调减高风险纳税人发票额度910户,核实虚假地址1375条,风险应对成效达530万元。
“市区两级税务部门协同联动,为我们基层破解监管难题提供了有力支撑。”秦淮区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一个”到“一类” 系统推进基层税费治理
依托基层观测点,南京税务同步搭建政策执行效果评估体系,通过“发现一个问题、优化一类管理”的治理模式,形成从个案整改到系统提升再到源头施治的乘数效应。
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近年来形成了以智能电网、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为核心的企业集群,持股平台性质的合伙企业逐年递增。针对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基层观测点反映的合伙企业“先分后税”容易造成税企信息不对称、引发纳税遵从风险问题,南京市税务局组织专业团队制定针对性治理方案,指导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建立“合伙企业长投减少”指标模型,借助“天眼查”等第三方软件辅助查询,对生成的疑点数据进行核实验证,依法要求企业更正申报补缴税款2.34亿元、滞纳金16.12万元。目前,该指标模型可以及时向区税务局推送合伙企业风险预警名单,实现对各类涉税风险系统性、全面性、持续性治理。
针对建邺区税务局基层观测点反映的出口退税征退环节管理分离和衔接不到位等症结,南京市税务局选取出口退税中的高频事项,梳理主要环节、政策依据和衔接方式,形成出口退税征退衔接事项清册及监管清单,助力全市征退衔接管理提质增效。在清册和清单指引下,建邺区税务局结合税收大数据平台征退衔接管理辅助工具,围绕8个征退衔接项目和16个事中监管项目,组织备案单证、出口函调、实地核查等递进式应对。目前,已帮助10户企业办理长期出口未申报业务的退(免)税申报,享受退税的同时增加免抵税额超1.2亿元。
“基层观测点工作的开展,推动了数智资源下放、征管力量下沉、治理重心下移,有利于‘强基工程’向强化日常税费源管理、深化分类分级风险管理方面纵深推进。我们将持续丰富基层观测点工作实践,努力推动‘强基工程’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南京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