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企业常常在注册地之外的其他地方有建筑施工项目,按规定需要在项目经营地履行跨区域涉税事项报验及税款预缴的义务。但如果建筑企业未能履行义务,在合同期满返回机构所在地后,经营地主管税务部门将面临税款追缴难的问题。
今年以来,山东省枣庄税务部门聚焦建筑施工企业跨区域涉税事项报验管理难点,创新实施统管要素、统管链条、统管流程“三统”工作法,促进制度重构、流程再造、数据赋能。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932户跨区域报验企业纳入统一管理,同比增长15.68%。
统管要素:一套指引“串珠成链”
在枣庄不少基层税务干部的案头,都放着一本《跨区域涉税事项报验税收管理工作指引》,这是由国家税务总局枣庄市税务局骨干团队编制的“行业监管白皮书”。
近年来,跨区域涉税事项报验管理成为基层税源管理中的难点和关注点。建筑施工企业大多具有跨地市甚至省市承接项目的特点,经营地主管税务部门常常受数据获取不及时、政策条目复杂、税源管控手段弱、涉税流程不明确等因素限制,存在管不好、管不到等问题。这本“白皮书”将建筑项目开发建设中的20个涉税环节一一拆解,配套设计“一表两册三台账”,为基层税务干部提供了精准指引。
据悉,这“一表两册三台账”,即《跨区域建筑施工企业纳税统计表》《全市施工许可信息清册》《重大项目财政资金预算清册》《跨区域报验企业管理台账》《跨区域建筑施工企业一般项目管理台账》《跨区域建筑施工企业重大项目管理台账》。税源管理部门通过数据归集、实地摸排,填写“一表两册三台账”信息,可摸清重点建设项目基本信息、合同金额、建设方信息、施工方信息、施工许可证信息、工程款支付进度等项目要素,实现项目进度与税费监管的动态匹配,确保“工程进度到哪、管理跟进到哪”。
“以前面对跨区域报验企业的业务,有时会不知道从何下手。”滕州市税务局东沙河税务分局负责人说,“现在有了这套指引,从施工许可到财政资金预算,从预缴税款期限到发票开具要求,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操作规范。”
据统计,今年以来,枣庄税务部门借助“一表两册三台账”累计获取项目信息2326条,同比增长22.79%,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统管链条:监管升级“顺藤摸瓜”
针对建筑行业链条长、分包多的特点,枣庄税务部门建立“日常基础管理、定期专项清理、全程接诉即办”的链式管理服务模式,加强建材销售、建筑施工等零散税源管理,不断拉长管理服务链条、细化管理服务层级。
“管住总承包商,不忘分包商、劳务商”,按照这一思路,枣庄税务部门与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加强数据共享,比对建筑行业存量登记户差异,分析接受代开发票数据信息,定期对建筑施工领域未办税户和无证经营户开展清查摸底,今年以来将236户未办税户纳入监管。
枣庄税务部门还发挥乡镇、街道网格员贴近一线的优势,借助网格员力量对跨区域报验建筑企业上下游的经营主体加强日常管理,梳理辖区内未办税户和无证经营户开展后续管理;开展“三员”信息、登记地址、经营地址等基础信息核验,防范空壳企业、发票虚开等管理风险;对跨区域报验建筑企业建设方、承包方、新办纳税人开展走访问需,及时响应纳税人缴费人合理诉求。
统管流程:数据说话更有底气
依托《枣庄市税费共治保障办法》,枣庄税务部门优化完善市、县、乡镇三级税费共治体系,构建起跨区域报验“事前有准备、事中有管理、事后有分析”的监管体系,实现对跨区域报验企业信息的精准采集与高效应用。
枣庄税务部门依托财政部门、大数据管理部门搭建的“智慧财税信息平台”,推出“一项目一档案”管理模式,在跨区域建筑施工项目立项阶段,对与项目相关的行政审批、住建、发改、交通等部门数据进行扎口采集,获取全市重点项目、建筑施工许可证、建筑项目施工进度等关键信息,对税源规模更加“有底”。
改革不仅体现在管理前端,还延伸到了监管后台。枣庄税务部门成立数据分析团队,实施跨区域报验“定期采集项目信息—建立报验项目台账—定期清分报验数据—填制相关报表—开展数据分析应对”全流程管理,通过查看平台立项信息、查看项目管理台账、查看发票系统、核对预缴税款数据,精准识别跨区域报验企业风险点。
今年以来,通过数据分析,枣庄税务部门共查补税款1800余万元,跨区域报验纳税人风险应对准确率从85%提升至92%。
“三统”工作法提纲挈领,织密了对跨区域报验企业的税务征管网络。枣庄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振晓表示,下一步,枣庄税务部门将以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的税费征管“强基工程”为契机,不断拓展税费共治应用场景,深入推动税收治理从单一管理向多元共治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