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花税是英国最古老的间接税之一,自1694年设立以来,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从战时应急的“小砝码”到撬动国家发展的“大杠杆”,印花税的发展演变,既是一部税收发展史,也是一场漫长的关于权力的角逐较量。
意外起源:一场战争引出“盖章税”
17世纪末,欧洲大陆硝烟弥漫,英国正与法国交战。英国国王威廉三世为筹措军费,从荷兰引进了多项财政和金融措施,其中就包括印花税。1694年6月,英国开始对书写于纸张、牛皮纸或羊皮纸上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征收印花税,税额从1便士到数先令不等。该税种因需加盖官方印花,也被民间称为“盖章税”。
不同于传统的直接税,当时英国的印花税瞄准富裕阶层和商业活动,制定“无票无效”的规则,让纳税人主动为文件“上保险”。律师的辩护状、商人的提货单等,只要没贴印花,便无法得到承认。更妙的是,纳税人在文件上贴花的动作,宛如为政府盖下“财政认证章”,既体面又合法。
到了18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印花税已成为英国政府的第二大税源,年均印花税收入占英国税收总收入的15%—20%。据统计,仅1703年,印花税便贡献了约9万英镑收入,相当于同年英国海军全年军费的1/5。
值得一提的是,印花税起初仅为战争临时筹款,但因其征收便捷、收益稳定,逐渐演变为一种常设性的财政工具,临时税成了“永久饭票”。这一“小而稳”的税种,不但为英国军事扩张提供了财力补充,也成为其国力增长的重要财政支撑之一。
扩张危机:印花税成为“知识税”
英国将印花税作为常设税种保留后,不断加以补充和完善,主要的做法包括:对内扩大征税范围和对北美殖民地等征收印花税,两者都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后者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
1712年,经英国王室批准,政府开始向新闻出版业征收印花税。按规定,每份报纸征收0.5便士—4便士印花税,每则广告加收1先令6便士印花税,这对新闻出版业来说无疑是场灾难。据统计,当时一份报纸售价通常为1便士—2便士,这项税收大幅提高了报纸成本,从而推高了报纸售价,导致报纸销量锐减。《旁观者》等刊物甚至在政策实施当年停刊。当时,新闻刊物成为奢侈品,底层民众读不起报纸,被迫依赖非法小报,社会阶层加剧分化,所以印花税又被当时的人们称为“知识税”,长久限制了英国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苏格兰教育家亚历山大·亚当曾愤怒地指出:“对纸张征税,就是对知识征税。”从1830年起,反对“知识税”的社会运动持续升温,直到1869年,英国全面废除与新闻出版相关的印花税,“知识税”正式终结。
除了国内,英国政府也对北美殖民地推行印花税。1765年,英国为缓解战争债务,出台相应法案,要求在殖民地使用的文书与出版物上张贴印花并征收税款。此举一出,立即遭到激烈抗议。北美殖民地的抗议行动迅速蔓延,抗议的人群纷纷抵制英货、集会游行,还焚烧印花税票。迫于压力,1766年2月,英国议会废除该法案,但危机并未平息,这场风波最终也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前奏之一。
近代变革:从“文件税”向“资产税”转型
英国印花税征税范围的扩张并非全以失败告终,其最重要的变革当数房产交易印花税的引入。1853年,英国政府首次系统性地将印花税制度引入房产交易,并依据交易价格征税。这标志着英国印花税从“文件税”向“资产税”的转型。房产交易印花税一直沿用至今,成为英国政府调节房地产市场的隐形之手。
一战后至20世纪中叶,英国面临住房短缺,政府将1920年制定的房产交易的印花税税率提高至1%,1947年又升至2%。20世纪70年代,英国首次引入分级税率,同时实施起征点政策,保障基础性住房,高端房产交易税负则显著增加。2003年,英国的传统印花税升级为“土地印花税”,税率与房产价值挂钩。到2014年,英国政府又推出阶梯式税率,高端住宅印花税税率最高升至12%。
“土地印花税”也成为英国重要税源。2022—2023财年,英国“土地印花税”收入达153.6亿英镑,其灵活的税率调整机制,增强了政府对经济和住房市场的调节能力。此外,在特殊时期,英国政府多次通过临时性“印花税假期”(即印花税的纳税义务可以暂缓或者免除的时间段),达到刺激市场的目的。例如,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英国将“土地印花税”免税额度从12.5万英镑提升至50万英镑,这一政策短期内有效刺激了房地产市场,在稳定房价的同时,也增加了相关行业的就业岗位。
回顾英国印花税300余年的发展历史,每次调整都伴随着争议讨论和社会变动。2021年,英国皇家税务海关总署停用最后一批位于伦敦总部的实体印花机,全面转向电子化申报。从手工盖印到数字征管,英国印花税的演变不仅反映了技术的进步,也体现了税收征管方式随社会发展而变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