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最近,在国家级重点工程项目——广西深海管网项目建设中,国家税务总局北海市税务局以智能化精准服务,为项目建设提供坚实的税收支持。
广西深海管网是目前国内在建最长的深海排污市政隧道,最近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随着项目盾构段掘进突破2000环大关,这条直入北部湾海底40米深处的“深海动脉”已完成工程总量的2/3,年底贯通目标在望。该项目建成后,将为北部湾沿岸3个产业园区150余家企业解决日均10万吨达标污水的深海排放难题。
针对项目建设中异地施工企业分包转包复杂、税收监管难度大的问题,北海市税务部门创新运用“智慧监管”方式,依托税收大数据,构建“外来报验户税收监管”动态指标模型,实时抓取、比对外来施工企业的发票开具数据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预缴申报的计税依据,对相关数据进行月度动态扫描和自动预警,实现全过程监管。
据了解,北海市税务部门运用动态指标模型,有效提升了复杂工程环节和资金流的透明度,在堵塞征管漏洞的同时,也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参建企业营造了公平的税收营商环境。同时,北海市税务部门精准落实绿色税收政策,引导和激励项目方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
“该深海管网项目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台8米级‘龙腾号’复合式泥水平衡盾构机,并首创智能泥浆处理系统,实现了盾构渣土无害化处理和泥浆‘零外排’。项目应用先进抑尘技术,有效控制了施工扬尘。”项目盾构段总工程师胡德说。
据北海铁山东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周泽远介绍,这条即将贯通的深海排污隧道,其意义远超排污本身。通过深海排放,隧道将有效避免污水对近岸敏感生态区的直接冲击,不仅可以保护生态,还可以推动当地绿色相关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