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央视《走遍中国》节目曾报道过江苏省镇江茅山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的神奇声学现象——“碑下放鞭炮,空中响军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近,我终于有机会目睹了这一奇观。
走进纪念碑前的广场,陈毅、粟裕跃马扬鞭的雕塑映入眼帘。在雕塑身后,矗立着36米高的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碑名由张爱萍将军题写。纪念碑建成于1995年9月1日,时值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为纪念曾在苏南地区浴血奋战的新四军将士,特立此碑。
同行者拿来一箱鞭炮,鞭炮炸响后,只听得天空中响起清晰的声音——这分明是军号声!每当鞭炮炸响,军号声都会响起,让我们不住称奇。
纪念碑这种神奇的声学现象也是很偶然才被发现的。据说,1997年农历大年三十除夕夜,家住纪念碑旁的一位村民按照过年的风俗,到纪念碑前的一块空地上放鞭炮。当爆竹响起时,上空竟然传来了清晰嘹亮的军号声。感到奇怪的村民接连又试了几次,发现只要爆竹声一响,军号声就随之响起,爆竹声一停,军号声就停止了。
附近的村民知道事情的原委后,纷纷买来鞭炮去试。果不其然,伴随着鞭炮的声音,神秘军号声再次响起。此事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科学家们运用了大量仪器,提出了很多假说,但最终也没有得出一个公认的答案,这使得纪念碑上空的军号声成了一个难解之谜。
但在当地村民眼中,这种现象似乎很好解释。相传抗战时期曾经有个16岁的小号手牺牲后就葬在茅山脚下,他的英灵一直不肯离去,每当鞭炮响起,小战士以为听到了战斗的枪声,便奋力吹响军号……
茅山本是一处道教圣地,峰峦叠嶂,风景秀丽,但70多年前,中国人民曾在这里洒下抗日救亡的热血。1938年5月,新四军东进苏南敌后,建立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陈毅、粟裕等人率领南方八省的队伍同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新四军发扬红军的优良传统,开展深入的抗日宣传,发动群众,团结各阶层人士一致抗日,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新四军在敌人心脏地区建立根据地,开展轰轰烈烈的游击战争,勇猛地打击敌人,于1938年6月17日在镇江西南韦岗地区取得韦岗战斗的胜利,这场战役是新四军挺进江南敌后对日军的首场胜利。此后,新四军和地方武装不断地袭击敌人、困扰敌人、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使敌人一夕数惊,疲于奔命,一刻也不得安宁,同时也鼓舞了江南人民树立抗战胜利的信心。
新四军进入苏南时部队不足4000人,武器少、装备差,与数倍于己且装备精良的日军作战,还要不断地与国民党顽军周旋抗衡,不仅没有被消灭,反而扎下根来,迅速发展壮大,其艰苦性、曲折性和复杂性全国少有。茅山根据地钳制了大量敌人的有生力量,减轻了正面战场压力,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牺牲。
在日军的重重围困之下,5万江南子弟踊跃参军,浴血战斗5000余次,毙伤俘敌4万多名,7000将士壮烈捐躯。全国“双百”人物中的罗忠毅将军就牺牲在这片土地上,而更多的是像小号手这样没有留下名字的烈士。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他们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今天,我们静静地站在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下,倾听着天空中传来嘹亮的军号声。虽然人们都知道,这军号声的出现自有其科学原理,但大家更愿意相信,这是那位牺牲的小号手在守卫着这片他和战友们曾共同战斗过的土地……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