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堰下村的花木打包车间,空气中弥漫着绿植的清香。工人们将一盆盆虎皮兰、多肉植物装进印有“诚信开票监督标签”的快递箱,标签上的二维码在日光灯下泛着微光。这个看似简单的小小标识,背后是税务部门面对数字经济新业态的一次主动探索——如何在现有监管框架下,以最小成本破解电商行业发票管理难题?
300亿元电商市场的税收治理难题
作为全国最大的花木电商集散地,沭阳县拥有16个淘宝镇、104个淘宝村、5.3万家网店,日均发出快递200万件,2024年网上销售额突破300亿元。当农户们把花木搬上“云端”,传统税收监管模式遭遇了水土不服,行业爆发式增长带来的“合规烦恼”逐渐显现。
沭阳县电商协会会长吴震说:“买家下单时鲜少主动索要发票,但出现售后纠纷时又集中投诉商家未开发票。还有部分商家为了降低成本,违规选择‘不开票低价促销’。”
相较于传统的“以户管税”模式,交易行为的“云端化”给税收监管带来全新挑战。一家花卉企业同时在淘宝、抖音等6个平台分散销售,实际经营地与注册地分离的现状,让税务部门在监管时难寻着力点。加之税务部门对网络上的零星小额交易取证困难,形成了“民不举、官不究”的治理灰色地带。
与此同时,柔性执法与精准监管间的平衡难以把握。根据《长江三角洲区域税务轻微违法行为“首违不罚”事项清单》,对首次未按规定开具发票且危害后果轻微的,可不予行政处罚。但面对电商企业日均数千笔的碎片化交易,如何界定“首次”或“轻微”,成为摆在基层执法人员面前的现实难题。
矛盾往往在“双十一”等网络大促销期间集中爆发。去年“双十一”期间,某园艺企业单日成交5万单,却只开具了32份发票。企业主解释道:“消费者没有备注开票信息,我们默认不开发票。”这种行业“潜规则”,折射出电商经济的治理困局。
“2023年以来我们接到的1352起索取发票涉税投诉中,有七成诉求是消费者网购后拿不到发票。电商企业存在应当开具而未开具发票等税务违法行为的问题比较突出。”国家税务总局沭阳县税务局第一税务分局负责人张剑翻出一沓投诉记录说。
“诚信开票监督标签”贴上快递盒
在沭阳县新河镇和颜集镇等电商基地,工人们每次打包快递时,都会在快递盒的显著位置贴上一张“诚信开票监督标签”,标签上印有“合规经营、诚信开票”宣传标语,下面写有“如您在发票索取过程中遇到问题,请‘码’上反映”等字样,并附有投诉平台二维码。沭阳县电商行业税收治理的破局之道,就藏在这标签的方寸之间。
面对监管对象海量化、交易行为碎片化的挑战,沭阳县税务部门推出“诚信开票监督标签”。电商企业申领标签时需签订《诚信开票承诺书》,承诺“合规经营、诚信开票”。税务部门基于消费端发票监督数据生成三色动态标识:企业近3个月内无投诉查实记录为绿标,近3个月内有1次—3次投诉查实记录为黄标,近3个月内有3次以上投诉查实记录为红标。绿标企业可享受发票按需申领等便利,黄标企业触发“风险提示函+限期整改”机制,红标企业则面临税务合规的重点核查。这种“守信激励、失信制约”的设计,让企业合规意愿与经营便利直接挂钩,强化电商企业主动合规开票的内生动力。
消费者在网购中索取发票遇到问题,拿出手机扫一扫,就会实时反馈到税务后台,并在第一时间得到响应处理。对于消费者来说,扫描标签可享受双重服务:既可以通过系统生成的带时间戳的电子凭证发起开票请求,也可以在有维权需求时直接上传聊天记录、支付截图等证据链。税务部门依托“网格化服务”,限时处理消费者诉求,处理结果通过后台系统点对点反馈至消费者。
以“诚信开票监督标签”为起点,沭阳县税务局还构建起花木电商行业的税收监管新生态:推动电商协会将诚信开票记录纳入“诚信商家”评选标准,绿标企业优先享有展会参展、荣誉评比等权益;联合县融媒体中心开设“诚信开票明星店铺”专栏,通过电视、公众号等渠道展示优质商家,引导企业主动开具发票,让依法纳税、合规经营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
淘宝村治理的渐进式优化
暮色中的沭阳乡村,满载花木的货车缓缓驶离。车灯扫过田间“全国淘宝村集群”的标识牌,照见包装箱上若隐若现的“诚信开票监督标签”。这些标签通过快递箱发往全国各地,既为消费者提供便捷的监督渠道,也为花木电商行业的税收精准监管织就了无形网络。
沭阳县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李鹏说,对税务部门而言,实施标签机制的价值不在于短期内查处多少违规行为,而在于通过渐进式优化,构建起“纳税人自律—消费者监督—社会共治”的正向循环治理框架。自2025年4月试点推行以来,已有1800余户电商企业主动申领标签。
“过去觉得开发票是‘应付检查’,现在有了‘诚信开票监督标签’,诚信开票成了店铺合规经营的招牌。”淘宝店主李敏在申领标签后,主动将标签图片置顶在店铺首页,赢得了更多消费者的信赖。
“诚信开票监督标签”成效初显,但是税务部门仍面临着一些挑战。李鹏坦言:“部分商家对标签存在观望心态,消费者扫码维权习惯仍需要培养。”
为此,税务部门启动三项优化措施:一是针对电商企业开展税务合规培训,对黄标、红标企业实施一对一整改帮扶,并研讨制定修复机制;二是建立争议调解机制,由税务干部、电商协会代表、法律顾问组成调解小组;三是优化标签张贴方式,对发货量较大的电商企业,可将标签免费印制在包装箱上,避免增加企业负担。
“一个县城产业的繁荣、经济的崛起,离不开商家对合规经营的敬畏,离不开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税务部门将持续在这方面着力。”李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