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支付即开票”持续扩面提效

2025年07月08日 版次:02        作者:本报记者 周声琼 叶生成

记者近日从国家税务总局福建省税务局获悉,福建税务部门在推广数电发票过程中,陆续开启“支付即开票”创新实践,已逐步覆盖至停车场、灵活用工、充电桩和智能货柜小额消费领域,并在酒店餐饮、轮渡、文旅等产业进行试点。

“支付即开票”,即消费者支付款项后发票自动预填、即时开具。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福建(不含厦门)已通过“支付即开票”开具数电发票203.66万份,开票金额达1834.23万元,日均开票5000份,改革试点成效日益显现。

有效破解消费者开票取票难题

在传统消费场景中,开票难、取票难曾是征纳双方的共同痛点。福州城投新基建集团有限公司对此感触深刻。

“过去用户支付后需要主动申请开票,我们需人工核对信息,在业务量较大的情况下,我们面临不小的开票压力。”该公司财务部经理郑秋琳说,“不仅耗时耗力,还容易引发税务风险。比如自然人开票时间不规律,常集中在季末年末,可能出现当月申请开票收入大于实际收入的情况,触发税务风险预警。”

在灵活用工领域,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福建省龙岩市2024年发生的3600起灵活用工劳务纠纷中,50%与发票问题直接相关。灵活就业人员不会开票、不愿开票,导致灵活用工平台企业无法及时取得发票。“这不仅给企业带来较高合规成本,也不利于整个行业的规范发展。”某灵活用工平台企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为方便灵活就业人员操作,龙岩市税务局试点的“支付即开票”创新构建了“三个一”机制,即一次采集、一体开票、一户归档。灵活就业人员只需要在首次实名认证时完成身份信息采集,用工任务发布、接单、完成收款后系统自动开具发票,同时系统可按户归档业务、合同和发票明细等信息。平台企业仅需安排少量客服人员辅导灵活就业人员注册操作即可。

“在‘支付即开票’模式下,企业不仅可以及时获取自然人发票,合规进行税前扣除,而且将不少客服人员从‘要发票’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投入到市场拓展等工作中,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龙岩数智人才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宁说。

“以前开票要逐项填写,排队时间又长,现在扫一扫付款二维码,付款、开票一次性搞定,节约了好多时间。”在福州三角池停车场,车主张女士扫码缴费后轻点手机,几秒后就收到了电子发票。

停车场是福建省试点“支付即开票”场景的第一个领域。截至目前,福建省已有96个停车场共计1.65万个停车泊位上线了“支付即开票”功能,累计开具数电票72.5万份。充电桩行业“支付即开票”试点在莆田市秀屿区落地,税务部门与星星、特来电、小桔等全国充电设备主流品牌实现系统对接,通过系统自动关联车牌号、充电量及服务费信息,实现充电“支付即开票”,目前日均开票量达150份。

有利于企业加强税务合规管理

在传统开票模式下,企业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发票管理,不仅容易产生疏漏,还面临着虚开发票、发票丢失等合规风险。试点“支付即开票”后,企业主动加强发票管理,税务合规管理意识不断增强。

“试点‘支付即开票’,为企业提供了一次完善发票管理流程的机会。”福州城投新基建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经理郑秋琳说,“支付即开票”实现了支付与开票信息实时同步,便于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和数据分析。在此基础上,企业进一步健全发票管理制度,加强对发票内容的审核,确保发票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从源头防范税务风险。

莆田市秀屿区国投资产运营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对此也深有感触:“‘支付即开票’通过简化用户端的发票开具流程,让运营企业可以更快取得合规发票、更快完成税务申报,进而降低因延迟开票导致的税务风险。”

福建省税务局征管和科技发展处处长凌晨介绍,为更好地推进试点落地,福建税务部门与企业协同联动,组建项目团队,在技术支撑上形成精准的监管指标模型。通过“系统+人工”双重监控,有效实现涉税风险管控。针对灵活用工行业,制定《福建省灵活用工行业涉税风险监控方案》,运用系统监控,嵌入15项指标,覆盖开票“前中后”三个环节。同时,通过人工定期复核、税种比对分析、优化救济流程和疑难异议处理等措施,构建完备的全链条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