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涉农经营主体忙“双抢”不忘重合规

2025年07月08日 版次:03        作者:潘豫皖 陈长乐 安瑞文

盛夏7月,安徽省六安市正值“双抢”农忙时节,涉农企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在抢收抢种的忙碌中迎来产销旺季。为守护“江淮粮仓”,针对一些经营主体面临的政策理解偏差、发票管理粗放等涉税风险隐患,六安市税务部门以精准辅导政策、前置扫描风险、信用正向激励等举措,助力涉农主体筑牢合规经营堤坝。

“精准滴灌”,厘清政策边界

针对涉农主体反映的“政策多、条款细、难把握”等问题,六安市税务部门全面梳理农产品“生产—收购—初加工—销售”全链条税收政策的适用条件与风险点,形成清晰指引,并组建专业化团队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解决实操难题。

依托金寨县优质桑树资源,金寨益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构建起了蚕桑养殖、桑枝加工、菌种培育一体化产业链。“公司于今年3月底刚成立,当时正值春蚕养殖关键期,我们忙着开展业务,对涉税事项一头雾水。”公司负责人李发明回忆,“税务‘智税先锋’团队主动上门,指导纳税申报和发票管理,帮我们厘清了免税政策边界。”

据了解,金寨县税务局干部深入企业,围绕“免税不是不申报”“自产证明留存”等征管工作难点开展辅导,让政策“红利”在合规轨道上充分释放。

在皖豫交界的六安市叶集区,针对木材加工行业跨区域经营特点,当地税务部门联合河南省固始县税务部门举办跨省税企座谈会,两地税务骨干围绕涉农行业增值税政策、风险特征及关键事项,开展联合解读与辅导。“这种联动辅导,不仅解决了困扰我们已久的跨省收购发票规范问题,更让我们对政策适用条件和风险点有了系统性把握。”六安市叶集区平英木业有限责任公司财务负责人朱启友说。

“前置雷达”,扫除合规盲区

为实现涉农经营主体涉税风险早发现、早干预,六安市税务部门依托税收大数据,通过“收购价格偏离预警、发票品目异常监控”等指标模型,对涉农企业进行动态“健康体检”,为涉农行业装上风险“前置雷达”。

舒城县税务局通过大数据扫描,发现舒城县丰硕园林有限公司将非自产花卉销售收入混入免税项目进行申报。税务部门立即送达《税务风险提示提醒函》,针对其免税应税项目混淆等问题开展“靶向辅导”,重点解读自产农产品政策边界和混合销售核算规范。最终,企业自查后主动补申报60余万元应税收入,补缴税款10万余元,并全面升级内控制度,使经营更加合规。

六安市金安区税务局在对农产品收购发票进行大数据扫描时,发现天翔木材加工厂存在农产品收购台账资料不全的风险,于是组织专人上门核定扣除台账,同步普及申报纳税规范和发票管理规范,引导企业将合规要求内化为日常经营习惯。“在税务部门提醒下,我们及时按规定补齐台账,避免了涉税风险。”天翔木材加工厂负责人沈绪敏说。

“赋能增信”,助力长远发展

纳税信用正成为涉农经营主体发展的“隐形资产”。六安市税务部门通过信用教育、修复、应用“三步走”,让“信用变现”,助力涉农经营主体发展和乡村振兴。

舒城县税务局推出“纳税信用第一课”,将信用培育关口前移。新办企业舒城创祥生态农场的财务负责人方先生参加培训后说:“课程详细拆解了A级纳税信用的‘含金量’,招投标加分、政策倾斜、融资优惠,全是实打实的利好。”

信用建设不仅在于精心培育,更在于及时修复。六安市裕安区百家冲有机茶叶专业合作社不久前因忙于春茶产销,疏忽了账户变更报备,纳税信用等级从A级降至B级。税务干部主动上门,指导其完善财务制度、参与“信用承诺”活动,助其修复了纳税信用。“这块失而复得的A级纳税信用招牌太重要了。”合作社负责人说,经销商出于对合作社的信任,提高了茶叶采购份额。

优质的纳税信用,可以转化为推动发展的真金白银。霍邱县泽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作为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在扩大生产时遭遇融资瓶颈。当地税务部门了解情况后主动对接企业,通过“税银互动”平台将其纳税信用、销售收入等数据推送至银行。霍邱农商银行据此开通绿色通道,仅5个工作日便为企业完成了500万元的贷款审批。企业获得资金后,迅速扩大生产,顺利完成订单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