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合组织发布报告,对税收征管论坛54个成员进行分析,认为——

各国积极推进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

2025年07月08日 版次:05        作者:冯子奕 何振华

近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秘书处发布了《税收征管数字化与数字化转型举措》报告。该报告围绕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的6个模块,对税收征管论坛(FTA)54个成员国(地区)逐一开展分析。报告指出,尽管实现税务征管的全面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数据表明,税收征管论坛各成员已取得显著进展。

据了解,税收征管论坛成立于2002年,是经合组织财政事务委员会下设机构,成员国(地区)包括所有二十国集团成员、经合组织成员及部分非经合组织成员。2016年,第十届税收征管论坛大会在中国北京举行。2020年12月,税收征管论坛发布《税收征管3.0:税收征管的数字化转型》报告,其中提出了各国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的6个模块,即数字身份、纳税人接触点、数据管理和标准、税收规则管理与应用、新技能组合和治理框架。中国积极参与税收征管论坛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税收征管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

96%以上税务部门要求纳税人使用数字身份

数字身份是纳税人安全、唯一的身份认证。数据显示,目前,已有96%以上成员国(地区)的税务部门要求纳税人使用数字身份。数字身份不一定由税务部门提供,在超过一半的国家(地区)中,税务部门提供的数字身份可跨政府部门使用。

所有成员国(地区)的税务部门均表示采用认证方式验证数字身份,且同一国家(地区)税务部门可能同时使用多种认证方式。使用最广泛的方法是密码认证,占比达77%;其次是多因素认证和移动应用认证;还有的采用面部或指纹识别。66.7%的税务部门会依据交互所需的安全级别,采用差异化的认证方法。

绝大多数税务部门支持纳税人授权税务顾问、会计师等第三方访问线上服务。

为应对数字身份带来的身份盗窃、数据泄露等挑战,13.5%的税务部门使用“数字身份钱包”集中管理身份凭证,9.4%的税务部门尝试赋予用户对身份数据的完全控制权,5.7%的税务部门在数字身份系统中运用人工智能。

90%以上税务部门提供核心税种线上服务

纳税人接触点,即税务部门与纳税人沟通互动的连接点,包括面对面、电话咨询、网站、企业管理系统等形式。

提升与纳税人的互动效率,需要税务部门扩展线上服务。90%以上税务部门针对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三大核心税种提供线上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缴纳税款、处理往来信函等多项服务,约75%的税务部门支持纳税人申请纳税安排和进行保密咨询,而申请延期申报或缴纳期限的在线服务相对滞后,仅约60%的税务部门提供。此外,约40%的成员国(地区)将税款缴纳纳入政府在线支付门户,通过与其他政府机构合作,提升纳税人体验。

税务部门积极借助技术优化交互体验。74.1%的税务部门表示已配备聊天机器人等虚拟助手,25%的税务部门利用人工智能为税务官员处理信函、实时聊天提供建议和协助,68.5%的税务部门使用预先编程的自动化回复处理大量咨询。

在服务可及性方面,75%以上的税务部门关注特殊群体的需求。87%的税务部门为没有互联网接入或不太会使用在线工具的群体提供特定方案,75.9%的税务部门确保在线服务对有视听或认知障碍的纳税人可用。

将纳税服务流程嵌入自然系统(即纳税人日常使用的业务软件),可降低行政负担,减少数据录入错误。这些由第三方开发的自然系统,成为税务部门积极寻求合作、开辟新服务的载体。83.3%的税务部门正在开发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其中75.6%将其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公开,55.6%与第三方共同创建。

超七成税务部门拥有全面的数据管理策略

税收征管3.0模式要求对数据的可得性、质量和准确性进行管理。72.2%的税务部门制定了全面的数据管理策略,85.2%的税务部门开展数据质量评估工作,87%的税务部门能自动检测未授权的数据访问,94.4%的税务部门既设有网络安全部门,又聘请外部机构对系统安全性进行测试。

随着越来越多的涉税数据以电子形式存在,数据的获取、传输和整合方式也发生了变化。81.5%的税务部门除了从预扣所得税系统获取数据外,还直接从纳税人业务系统获取数据。88.9%的税务部门从第三方获取数据。

税务部门利用第三方信息预填申报表,这是纳税申报流程的重大进展,目前84.6%的税务部门能预填个人所得税申报表。借助电子发票等技术,38%的税务部门能预填增值税申报表,25.9%的税务部门能预填企业所得税申报表。

在数据共享方面,88.9%的税务部门可共享企业数据管理系统,便于跨部门查阅纳税人信息;96.3%的税务部门与其他政府机构实现信息共享和批量接收;75.9%的成员国(地区)正在开发跨部门通用数据库,数据库涵盖人口、财产、商业和机动车登记等方面信息。在与非政府第三方共享数据上,48.1%的税务部门与涉税服务中介共享数据,38.9%的税务部门与金融机构共享。共享方式依第三方类型有所不同,有的是自动共享,也有的是由纳税人发起的共享。此外,64.8%的税务部门会向统计局、学术机构等第三方共享匿名纳税人的数据,用于分析研究。

数据分析已深度融入税收征管工作,85.2%的税务部门具备分析大数据所需的人才、技能和基础设施,88.9%的税务部门使用企业级商业智能和可视化工具,51.9%的税务部门通过实时数据分析检测和预防税务欺诈。

为提升数据管理效能,税务部门积极采用创新技术。72.2%使用网络分析,61.1%使用机器学习,53.7%使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51.9%使用云存储,这些技术为数据管理注入新动力。

70%以上的税务部门使用人工智能提升效率

在税收规则管理与应用方面,72%的税务部门使用人工智能提升运营效率,提升服务纳税人的水平。

31.5%的税务部门将全部税法以机器可读格式发布,14.8%的税务部门针对部分税法采用该格式。这使得税法能够以数字格式编码,从而适配软件处理。这不仅支持自动化税收计算、实时合规检查,还能实现与纳税人业务和财务系统的无缝衔接,进而减少计算错误,提高税收透明度。

为确保第三方开发的税务软件符合各项税法规定,35.2%的税务部门设有专门的保障框架。未设框架的税务部门也有其他管控机制,其中80%为软件提供商发布技术文档以规范产品开发,77%对软件传输信息的授权和验证实施控制,17%要求提供商遵循特定开发周期,仅约6%无任何保障措施。

税务登记是税收征收管理的起点,是税收制度有效运行的基础。在获得纳税人同意的前提下,66.7%的税务部门可依据第三方数据自动为纳税人完成设立税务登记,50%的税务部门还能自动完成注销税务登记。

代扣代缴制度既能提升整体税法遵从度,又能减轻纳税人负担。22.2%的税务部门会自动向第三方推送纳税人税务状况变动信息以辅助扣缴。

随着税收征管自动化程度的加深,数据大量涌现,税务部门持续探索创新举措来减轻负担、提供确定性和确保合规性。85.2%的税务部门借助信息系统自动识别数据错误,60%的税务部门在流程中嵌入智能合约,9.3%的税务部门使用分布式账本技术。

27.8%的税务部门明确数字化转型所需技能

各国税务部门开始关注税收征管系统整体的改进,并提高税务人员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目前,27.8%的税务部门已明确所有职能部门数字化转型所需的技能。在已确定未来技能需求的税务部门中,59%将现有人才与所需技能进行匹配,91.3%定期审查匹配结果,匹配结果将反映在整体人力资源战略中。

数字文化建设是确保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又一重要要素,66.7%的税务部门在内部制定了构建数字文化的战略,48.1%的税务部门针对纳税人群体、40.7%的税务部门针对税务顾问群体制定了相关战略。为凝聚共识,66.7%的税务部门向全体税务官员传达数字化转型战略,让他们明确自身职责;75.9%的税务部门定期组织税务官员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围绕转型战略展开讨论,以维持各方的支持。

近80%的税务部门已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

治理框架指出,税收征管3.0模式需要对其他政府部门、私营企业、各国间的系统和程序进行整合,各主体在管理中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

经合组织税收征管论坛于2022年推出的“数字化转型成熟度模型”已被近60个国家(地区)税务部门采用,该模型能帮助税务部门进行自我评估,进而明确改进的方向。

79.6%的税务部门已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其中多数倾向于中长周期的战略布局,短周期规划占比极小。69.8%的税务部门战略周期为3年—5年,20.9%为5年以上。

95.3%的税务部门会对数字化战略实施进度进行监测,确保转型工作有序推进;97.7%的税务部门将自身战略与政府整体数字化转型战略相契合,实现协同发展;48.8%的税务部门为战略配备了专用资金,以保障转型工作的可持续性。由于数字化转型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的系统与流程整合,97.7%的税务部门邀请高级管理层和相关职能部门等内部利益相关者参与其中,86%的税务部门会征求其他政府部门、政策制定者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意见,53.5%的税务部门会利用数据分析预测不同情景,以增强战略的科学性和适应性。

数字化转型治理方面,77.8%的税务部门设有高级管理层治理机构,负责监控数字化转型进程、提供战略指导。在这些治理机构中,47.6%吸纳了外部利益相关方,70.4%设有首席数字官等专门职位,负责领导数字化转型工作。72.2%的税务部门采用整体治理方法,其中61.5%直接参与治理,体现了税务部门在数字化转型中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