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拥有125年历史的英国玛格丽特女王学校永久关闭。这所英格兰北部唯一的全寄宿制女校曾培养出无数政商名流、各界精英,并获评“2023年度最佳小型私立学校”。校方将关闭原因之一归咎于工党政府自今年1月起实施的私立学校学费增值税政策。
校董会主席特里·伯特在声明中表示:“在对学费征收增值税、国民保险和养老金缴款增加、慈善机构身份享有的商业税减免被取消,以及校园维护和运营成本不断上涨的多重压力下,我们已无力维持运营。”据悉,除玛格丽特女校外,毕晓普·查伦纳学校、富尔内克学校、韦克菲尔德独立学校等私立学校也计划于夏季学期末关闭,从而在英国形成了一股中小型私立学校的“倒闭潮”。
多重政策挤压 私立学校面临生存危机
2025年1月,英国工党政府以“促进教育公平”为由,对私立学校学费开征税率为20%的增值税,旨在每年筹集约18亿英镑补贴公立教育。该政策对依赖学费收入的中小型私立学校冲击巨大。私立学校协会数据显示,该政策实施后,英国私立学校学费平均涨幅达22.6%,远超财政部最初预测的10%,家长年均支出突破22000英镑。
此外,英国政府还于今年4月取消了私立学校享受慈善机构税收减免的资格。英格兰约半数私立学校拥有慈善机构身份,原本可享受80%商业税减免(如对用于商业目的的建筑征收的房产税)。同时,自4月6日起,英国次级第1类国民保险(英国有不同类别的国民保险,类别取决于申请人的身份和收入)起征门槛从9100英镑降至5000英镑,税率从13.8%提高到15%,养老金缴款基数也随之扩大,导致学校用人成本显著攀升。
以玛格丽特女校为例,该校超80%营收依赖学费。增值税新政实施后,该校学费从年均4.3万英镑涨至5.16万英镑,导致2025年秋季新生注册量骤降40%。叠加国民保险缴款上涨、慈善机构商业税减免取消及校产维护成本激增,学校年运营成本增加了40万英镑。尽管校方尝试通过提供5%的早付折扣、开放马术中心创收等方式应对危机,但仍未能扭转生源流失、被迫关闭的局面。
倒闭的学校并非这一所。增值税新政实施半年内,全英至少32所私立学校相继关闭,学生流失超11000人,超过政府预测的4倍。私立学校委员会警告,若政策持续,最终将有100所私立学校关闭,4万名学生失学。对此,保守党议员质询教育大臣杰基·史密斯,要求其为“受政府残酷政策冲击”的学生道歉。杰基·史密斯拒绝道歉,回应称:“虽然每所学校的关闭都是损失,但资源必须优先保障公立系统。”
司法抗争失败 谁保障个体权益
在宣布关闭前夕,玛格丽特女校联合其他31所私立学校及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家庭,通过基督教法律中心向高等法院提起诉讼,认为增值税政策违反《欧洲人权公约》:一是侵犯特殊教育需求儿童受教育权,二是对弱势群体构成歧视。
然而,高等法院合议庭驳回了所有诉讼请求,法院判决书承认立法确实干预了部分群体(包括特殊教育需求儿童家庭、宗教信众及偏好单一性别教育者)的人权,但仍裁定“财政收益优先于个体权益损失”。
有评论指出,该判决变相否定了差异化教育需求的正当性,暴露了特殊需求群体的教育困境。英国国家审计署报告显示,公立系统的特殊教育需求供给“未能满足儿童的需求”且“不可持续”。虽然工党对于符合“教育、健康与护理计划”的学生全额豁免学费增值税,但该优惠政策的实际覆盖范围极小。全英私立学校中约有11万名特殊教育需求儿童,其中仅有7600人(约7%)成功获得豁免资格。超过10万名学生家庭需自行承担学费增值税,而这些学生也几乎不可能转学到缺乏配套设施的免费公立学校。许多特殊教育需求儿童家庭表示,他们无力承担增值税带来的额外成本。
诉讼失败后,一位名叫玛丽的母亲坦言:“每年额外增加的8000英镑真的压垮了我们。”她的儿子患有严重的视力障碍,只能选择私立学校保障基本受教育权。提及判决,她表示只能咬牙坚持到孩子毕业。私立学校委员会表示将考虑上诉,要求政府为这项“教育税”对私立和公立学校造成的负面影响负责。
公平愿景受挫 政策加剧教育阶层鸿沟
英国政府近年来推行的教育公平政策,核心在于资源再分配、强化公立教育、支持弱势群体及改革职业教育,其目标是缩小教育差距,打破阶层固化。对私立学校学费征收增值税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举措,意图通过让私立学校家庭“缴纳更多税款,承担更多责任”,来提升占学生总数94%的公立学校教育质量。然而,政策执行引发了复杂的连锁反应,政策初衷或难实现。
英国私立学校委员会首席执行官朱莉·罗宾逊指出:“增值税政策实质是惩罚中产家庭,而非富豪阶层。”行业协会数据显示,已关闭的32所私立学校中,89%的年学费低于1.5万英镑,主要服务于普通中产家庭。部分私立学校中1/3的学生为特殊需求儿童,其家庭多从事蓝领工作,无力承担税负。而精英私立学校如伊顿公学,凭借雄厚捐赠基金与国际生源,将税负转嫁家长,年学费上调至6.3万英镑(涨幅12%),进一步贵族化。中等收入家庭被迫退出私立教育体系,私立教育正从“中产可及”逐步变为“富豪专属”,教育阶层鸿沟反而加深。
与此同时,公立教育系统的承载力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增值税政策导致约4万名学生转入公立学校,但财政部并未追加学生人均拨款(仍按原来人数的5000英镑/年标准),加剧了公立资源挤兑。调查显示,53%的公立学校削减了课外活动支出,45%的中学挪用弱势学生补助金填补预算缺口。同时,公立学校教师短缺持续恶化。2025年中学教师空缺率较2010年激增6倍,缺口达4.6万人。
英国财政研究所测算表明,公立教育系统接收4万名转学生所需投入高达18亿英镑。但因私立学校倒闭潮导致税基萎缩,实际税收收入可能不足15亿英镑,工党承诺的“新增6500名教师”目标面临执行困境。工党政府试图通过征税补贴公立教育,却未能解决资源错配与差异化需求之间的冲突,反而加剧了教育资源的阶层分化,与政策初衷背道而驰。若后续不配套提升公立教育系统承载力,英国教育体系恐将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