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税务总局福建省税务局与福建省医疗保障局从2024年8月开始,聚焦口腔医疗行业税收监管难题,在三明市、南平市两地开展专项治理试点,取得积极成效。目前,试点工作已在全省推开。数据显示,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福建(不含厦门)共排查出口腔医疗行业未办税户226户,查补税款1.2亿元,已入库税款1.1亿元。
去年以来,福建省、市、县三级税务机关走访医保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签署《深化协同共治助推高质量发展合作备忘录》,建立“数据共享—风险共防—案件共查”协作机制。
依托合作备忘录,福建省税务部门创新“数据穿透式核查”机制,通过医保支付与税收申报数据交叉比对,重点核查收入台账、开票合规性、资金流水一致性、免税备案4类收入真实性等问题。同时,税务部门联合医保部门开展口腔、医美、营利性非公立医疗机构等行业合规经营联合监管试点,研判分析经营主体业务信息、结算信息、医疗收费项目、医保基金使用等数据,对内外部相关数据进行交叉验证,辅导纳税人自行补缴税款。
在三明试点中,沙县区税务局通过数据比对,发现辖区内某口腔医疗机构存在少报销售收入风险。税务部门通过约谈警示、实地核查、纳税评估等手段,辅导机构自查整改,征收税款及滞纳金8.77万元。该机构负责人表示:“税务部门的风险提醒很及时,让我们及时补上税务风险‘漏洞’,避免了后续更大的经营风险。”
福建省税务部门还依托医保结算信息与消费比例数据,推算机构实际经营收入,精准比对增值税申报销售额、营业收入等数据,筛选出未办税、少计收入等5类风险疑点,设计6个涉税风险识别模型,重点对命中3个以上疑点或医保年销售收入超500万元的企业开展核实,建立起常态化监管机制。
在南平试点中,当地税务部门以社保缴费数据为切入点,以医保结算信息为突破口,通过整合多维度数据锁定银行流水证据,按风险等级实施分级分类管理。
针对行业“患者少索票、收入难掌握”的共性问题,福建省税务部门联合医保部门编制《口腔医疗行业税收规范指引》《口腔医疗行业税费政策汇编》,对不同风险等级纳税人实施差异化管理,建立提醒辅导全覆盖、约谈警示为主体、强制执行保遵从的工作格局。目前,全省累计筛查1.6万户纳税人信息,并督促疑点企业完成自查整改。同时,税务部门通过比对矫正器、烤瓷牙等耗材进项数据与医保报销品目明细,排查出个别机构将非医保支付范围费用纳入基金结算的情况,为打击骗保行为提供了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南平市税务部门针对个体诊所集中的特点,推出“线上咨询+线下辅导”服务,帮助个体工商户规范发票开具与申报流程。三明市税务部门整合税务、医保窗口资源,设立“医社保征办一件事工作专区”,推行“线上受理+线下代办”的问办一体模式,同时结合办税服务厅转型升级,将6项医保业务事项列入首批简事快办清单。整理编制相关医疗行业税收规范指引和税费政策汇编,进一步帮助行业提升合规经营能力。
福建省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福建省税务局和福建省医疗保障局将以三明、南平试点为基础,扩大税医协同覆盖面,探索建立跨部门联合监管长效机制,通过数据共享深化风险防控,以部门协同共治推动医疗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