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税务登记信息是涉税管理的基石。信息不全或不准,极有可能为后续纳税申报、缴税乃至享受优惠等埋下风险隐患。如何利用数字化手段,在登记环节发现并化解风险,夯实征管基础?国家税务总局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税务局将提升税务登记信息质量作为突破口,自主构建了“税务登记合规校验”应用场景,设计了9个针对性监控指标,打造了一套聚焦登记环节的风险识别与处置机制,从源头上规范企业涉税行为,为后续精准征管和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企业诸多涉税问题,与登记信息质量不高有关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税务局征收管理科副科长黄嘉珺告诉记者,税务登记信息就如同建筑的地基,倘若地基不够稳固,那么后续建立在其上的架构体系,都可能存在隐患。
黄嘉珺和同事认真分析一些企业的税务登记信息后发现,银行账号未备案、财务会计制度缺失、税费种认定不全等问题比较典型。“作为基层税务部门,我们需要将提升登记信息质量作为‘强基工程’建设的重要抓手。”黄嘉珺说。
为了解决这类基础性问题,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税务局系统梳理了近1年企业涉税违法违规案例及日常数据质量监控记录,发现企业信用等级降低、超期未缴纳税款等问题,均在不同程度上与登记信息质量不高有关。比如,企业因税费种认定不全,可能产生超期申报风险,导致企业纳税信用等级降低,继而影响发票赋额。又如,企业在签订三方协议时未正确填写银行存款账户,导致纳税扣款失败,会产生滞纳金风险。
基于上述分析结果,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税务局探索构建“税务登记合规校验”应用场景,分析企业登记环节薄弱点,通过短信集成推送等方式辅导企业及时备案银行账号、财务会计制度等,以便在登记环节实现风险早识别、早干预。
立足一线需求,定制9个监控指标
应用场景搭建好之后,设置有效的监控指标是关键。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税务局结合日常征管实践,围绕指标设计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税务局技术骨干吴俊锜负责指标设计工作。他告诉记者,现有信息系统的指标是重要参考,但面对登记环节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还需设计更具针对性的监控点。因此,他和同事对现有监控规则的逻辑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将日常工作中反复监测到的问题纳入指标设计考量,这些问题包括企业未认定文化事业建设费、未及时认定印花税、未及时认定消费税等。
经过反复论证和测试,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税务局最终为“税务登记合规校验”应用场景量身定制了9个监控指标。这些指标覆盖了银行账户备案、财务会计制度备案、税费种认定完整性及准确性、关键登记信息完备性等多个维度,形成了一张聚焦登记基础合规的“监控筛网”。例如,通过指标筛查“税种认定仅有代扣代缴个税”企业,可以发现企业存在未申报增值税、所得税等问题。基于此,税务部门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这类企业进行疑点问题核实,并开展补正申报辅导。
“这些指标的设定,源于我们对一线征管中真实痛点的观察和提炼,目的是更精准地识别登记环节的潜在风险点。”吴俊锜介绍,这套指标补充了现有监控体系在登记信息合规性方面的精细化管理能力,提升了风险筛查的及时性和针对性。
准确识别问题,建立快速响应和辅导机制
自今年5月以来,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税务局通过“税务登记合规校验”应用场景,已累计识别出银行账号未备案、财务会计制度未备案、有增值税无所得税、有所得税无增值税、税种认定仅有代扣代缴个税、有广告或娱乐业增值税无文化事业建设费等6类登记类疑点问题,涉及1395户次。
对于识别出的问题,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税务局建立了快速响应和辅导机制,及时通知相关企业进行信息补正或调整。例如,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税务局发现厦门某电子商务企业未进行文化事业建设费费种认定,涉及发票金额47万余元。该局及时启动辅导和认定程序,不仅有效堵塞了征管漏洞,而且从源头上强化了费源管控。
在实际操作中,纳税人在办理印花税、消费税、环境保护税等税种申报前,按规定需要在系统中先进行税种认定。在近期的扫描比对中,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税务局发现当地某新能源企业因未认定消费税税种,导致其2018年9月—2025年4月期间的税款逾期记录出现缺失。经过税务干部专业辅导,该企业及时进行了补充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