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税务总局安徽省税务局联合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教育厅、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等5部门,发布《关于优化重点群体和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创业就业税收政策执行流程的通告》,协同建立“部门联动、数据联通、事项联办”工作机制,让企业享受重点群体就业税费优惠政策“少跑腿”。
部门联动,优惠申请认定全程网办
以往企业办理吸纳重点群体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申请认定业务,面临“多头跑”“流程长”的情况。企业需要先核实重点群体身份,再携带社保缴纳记录、重点群体身份证明等资料前往人社部门开具《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认定证明》后,才能到税务部门办理申报。如果企业招用的脱贫人员户籍不在公司注册地,企业需要派人到脱贫人员户籍所在地核实脱贫人口身份信息,这大大增加了认定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对此,安徽省税务局积极协调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开通“脱贫人口信息查询”服务功能,便利企业查询核实招用人员身份信息。同时,推动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开通网上核查重点群体身份和办理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情况的渠道,让企业“多走网路、少走马路”。现在,安徽省吸纳重点群体就业企业办理相关认定业务时,全部材料都可在线收集办理,通过电子税务局申报,实现“全程网办、足不出户”。
“我们企业以往在招用重点群体时,核实人员信息时常常犯难,要线下往返于人社局和税务局之间。”合肥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办税人员胡甜说,“现在办理流程快捷多了,只需线上提交资料,审核通过就能享受税收优惠。”
数据联通,实时接收就业信息
为了准确掌握企业招用重点群体的信息,更好实现“政策找人”,安徽省税务局积极推动建设数据共享机制,打破部门间批次数据传递的时间壁垒,实现部门间数据交互“秒传瞬达”,实时接收人社部门核实的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情况信息。
安徽省税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局与人社部门反复研究,明确了企业吸纳重点群体的14项数据标准目录以及共享的数据格式、口径和使用标准,确保税务端与人社端相关数据的完全匹配,打破了传输障碍。
“两个部门数据联通后,我们查询重点群体人员信息比以前快多了。”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很方便地查询到以前年度公司招录的重点群体员工名单相关信息,发现公司存在应享未享的税收优惠。在税务部门的帮助下,我们按照规定补充办理了税费减免约500万元。”
智能核验,自动比对监控风险
如何避免企业在享受吸纳重点群体就业税费优惠政策时出现的误申报、漏申报、假申报情况?安徽省税务局推出“数速通”小程序,推进风险预警从“人工校验”向“智能核验”转变,有效提升纳税人的数据申报质量,降低基层政策落实风险。
“数速通”小程序以AI算法代替人工逐行校验,紧扣政策落实适用条件,研判风险指标业务需求。通过预设未开具吸纳重点群体就业认定证明、享受时间超36个月等4个关键指标,共享外部数据并进行比对,筛查重点群体名单和就业创业信息,“数速通”能够精准定位纳税人风险点,在统一工作平台归集形成“重点群体数据比对异常信息清册”。
同时,安徽省税务部门依托动态监测与预警机制风险关口前移,将问题发生后的被动核查转为过程中的主动监控。根据纳税人的申报期限,按月或按季度通过征纳互动平台向法定代表人、实名办税人员等发送风险提醒信息,并通过电子税务局推送详细疑点内容以及包含指标内涵、核查方法、更正建议等信息在内的自查指引,引导纳税人主动核查更正申报。去年10月以来,安徽省税务局已累计向纳税人端推送提醒服务5466户次,引导纳税人主动更正申报、合规发展。
安徽省税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的税费征管“强基工程”,推动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税费优惠政策落细落实,实现流程办理更便捷、数据共享更高效、政策享受更及时、部门协同更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