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控风险,引导新设软件企业合规发展

2025年07月14日 版次:03        作者:王赟超 芮风 本报记者 吴冬亮

子公司将99%以上的软件产品销售给母公司,子公司软件年营业收入超2000万元而成本不足50万元……最近,国家税务总局南京市江宁区税务局在专项核查中发现,该区少数软件企业通过新设立子公司的方式少缴税款。对此,江宁区税务局坚持“查处一起案件—发现一类问题—规范一个行业”,针对辖区内新设软件企业,构建风险防控体系,引导其走稳合规经营、依法纳税之路。

建立模型,筛查涉税疑点

据悉,江宁区税务局辖区内现有软件企业1695家。近3年来,软件企业年均营业总收入达68.84亿元,利润总额3.32亿元,享受减免税额1641.22万元,且每年新增软件企业数量保持在120家以上。

“软件企业通常为轻资产运营模式,具有人员、技术、利润易转移的特点,部分软件企业新设子公司后,因为政策理解不到位、涉税业务操作不规范,容易在关联交易、享受税费优惠政策等方面产生涉税风险。”江宁区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昆说。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规定,我国境内新办软件生产企业经认定后,自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而在江宁区税务局近期查处的一起案件中,一家母公司下设的软件子公司在优惠政策到期后,将软件业务和产品整体转移至新设的另一家软件子公司,该新设子公司通过将原有产品简单换新装,接续享受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政策优惠。经过调查取证和约谈辅导,由于不能说明其新设行为具有合理商业目的,该新设子公司最终补缴企业所得税和滞纳金共500多万元。

该局在日常管理中还发现,有的新设软件企业除了违规享受税费优惠政策,还存在成立时间过短、销售利润率过高、关键业务和关键人员与母公司重合度过高等风险疑点。

“想要进一步发现问题,离不开精准建模。”江宁区税务局税政二科副科长缪勤丽介绍,该局依托江苏省税务局税务大数据管理平台,从近5年成立、关联交易占比50%、税务登记信息重合、销售利润率大于75%、人均产值大于100万元等维度,设立风险指标,构建监管模型,筛选出具有潜在风险的新设软件企业,加强管理。

精准提醒,防范潜在风险

对于存在潜在风险疑点的企业,江宁区税务局不仅逐户提醒,还专门建立“一企一台账”进行动态管理,实时跟踪企业反馈和整改情况。今年以来,该局共精准推送风险提示提醒30余户次,企业自行整改率75.2%。针对在限期内未自查整改的企业,江宁区税务局通过数据逻辑、业务逻辑双重比对,开展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主要是针对发现的疑点,进一步调查新设企业是否具有合理商业目的,是否以逃避税款为主要目的。”李昆说。江宁区税务局借助天眼查等第三方征信平台和江苏省税务局税务大数据管理平台,进一步掌握新设软件企业经营情况,并搜集投资方和交易方信息,通过思维导图进行多维度关联比较分析,了解企业是否存在软件开发时间过短、大量软件产品销售给母公司、销售利润率超过90%以及子公司之间接续享受税收减免、母公司与子公司主要研发和销售产品名称类似及销售收入此起彼落等情况。

该局在筛查时发现,成立于2021年末的南京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23年关联交易占比为90%,销售利润率高达89.4%,人均产值112.56万元,公司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和税务经办人员与其母公司南京某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完全一致,多项指标显示,该新设软件公司潜在风险较大。江宁区税务局随即启动风险评估程序,依规开展风险确认和督促整改工作。

“针对这类情况,我们及时提醒相关软件企业在规定时限内进行自查整改。”缪勤丽说,“对初步筛出存在风险疑点的企业,要求其提供相关资料证明其新设企业具有合理商业目的、不存在转移利润避税风险;对于无法提供证明的,相关软件企业要按照要求和时限整改到位。”

在此基础上,江宁区税务局进一步完善《软件行业全链条场景式风险防控指南》,并采用“线上推送+线下辅导”的方式,提前告知新设软件企业所涉及的税务风险事项,引导其在关联交易和享受税费优惠政策过程中规避相关风险。“《风险防控指南》有要点、有具体事例,帮助我们提前避开可能遇到的关联交易疑点和政策享受‘误区’,实用性很强。”南京德分思技术软件有限责任公司财务负责人韩占峰说。

今年以来,江宁区税务局线上推送《风险防控指南》700余户次,线下开展集中培训2场,覆盖重点软件企业160余家,今年上半年风险筛查发现疑点数比去年同期下降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