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坊转化初级农产品,开设门店打造展销窗口,通过流动市集宣传推广,浙江省浦江县为破解山区农产品附加值低、销路窄等问题,构建“工坊+门店+市集”产供销模式,打通浦江山货的产销之路。国家税务总局浦江县税务局最近搭建“乡税云图·一镇一品”体系,从精准匹配政策、云端直联办税、部门业务联办三个维度,织就一幅税务助农、合规发展的共富新画卷。
“一镇一品” 精准匹配政策
浦江县物产丰饶,拥有葡萄、香榧种植等五大亿元级农业产业,也孕育了麦秆剪贴、竹编等非遗技艺。各乡镇依托独特资源,形成了“一镇一品”差异化产业发展格局。
浦江县税务局根据当地产业特点,组建了5个税收政策服务团队,主动对接当地财政、商务等10个政府部门和15个乡镇街道,全面掌握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规划、扶持政策及发展的痛点难点,梳理数十项细分产业支持政策,形成《特色产业税收指引》,以“案例口袋书”等形式推送给企业,帮助其合规适用税收政策。
杭坪镇程家村有5000余亩香榧林,香榧果制成的干果营养丰富,很受欢迎。另外香榧还衍生出香榧油、香榧糖等产品。最近,村里的共富工坊一派繁忙景象,村民们正对仓库里的香榧进行抽检、分级、包装,确保品质稳定。“香榧树要8年挂果,生长成熟期又要3年,前期投入大、周期长。税务干部经常来给我们做政策辅导,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支持。”浙江留家坪生态林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赵文刚说。
浦江县税务局还结合该产业特点,梳理相关涉税风险点和纳税申报操作规范,编制《香榧产业税收指引》,帮助企业厘清农产品免税政策边界,引导企业合规经营。与2022年相比,该产业带动周边3000余农户户均增收约1万元。
“云端直联” 让经营办税无忧
每天凌晨4点,浦江县檀溪镇“潘周家一根面”面馆内已经蒸汽氤氲,“一根面”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周金华正将面团拉抻成万缕细丝。这承载着百年技艺的“一根面”,在登上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后声名大噪,如今畅销全国,带动全村120多户农户制作,一年能给村集体带来约1200万元的收入。销路打开,“烦恼”也随之而来。周师傅说:“用手机开票总怕点错,万一影响发货,损失的都是乡亲们的血汗钱。”
针对村民开票容易出现商品信息不准、购方信息错漏等问题,浦江县税务局吸纳驻村干部成为税务“代办员”,将发票开具辅导等业务下沉到村。另外,在村口的365便民服务中心设置双屏互动终端、远程视频协办一体的智慧微税站,税务人员通过视频辅导村民规范填开、及时校验发票。
“现在开票不慌了,拿不准的时候找税务干部视频辅导,当场开票!”周师傅笑着说。
目前,“村干部代办+智慧微税站”模式已覆盖全县乡镇,实现简单事项村干部代办,复杂事项乡镇智慧微税站办理,疑难问题直连办税服务厅“云端会诊”。环环相扣的服务,助力山里门店货销万家、经营无忧。
“联办专窗” 助力轻装创业
麦秆剪贴画是流行于浙江省浦江地区的民间艺术,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麦秆剪贴传承人赵朝阳打算在当地的市集开店销售麦秆剪贴画,却不了解开店流程。在集市走访的“丰安税悦”服务队了解他的情况后,辅导他通过税务局设立的“个体工商户联办专窗”,一次办妥所有手续。
据了解,浦江县税务局联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设立了“个体工商户联办专窗”。创业者在专窗提交身份证、经营地址等材料后,由专窗内部流转信息,创业者能更快“一手拿执照、一手领发票”。创业者在经营过程中如需变更信息等,专窗也能“一站式”办理,帮助更多人实现轻装创业。
截至目前,浦江县“工坊+门店+市集”模式已带动4600余名农户稳定就业,人均月增收2500余元,满载山货的货车正沿着共富之路驶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