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沙河口区税务局——

通过经营要素数据 追寻未办税户

2025年07月15日 版次:03        作者:陈洪玉 本报记者 程丽华

大连市沙河口区商业氛围浓厚,拥有数量较多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部分经营主体出现在市场监管部门登记后没有同步办理税务信息确认的情况,未办税户成为税收治理的堵点和难题。最近,国家税务总局大连市沙河口区税务局以创新思维破题,探索出一条依托经营要素精准识别、发现未办税户的管理思路,夯实税源管理基础。

根据经营要素,发现“隐形税源”

经营要素是经营主体开展经营活动所必需的或必然产生的关键信息和痕迹,为了精准判断已在市场监管部门登记但未办理税务信息确认的未办税户是否有实际经营活动,沙河口区税务局从经营要素切入,将生产经营必备的市场监管登记、经营地址等信息归类为通用经营要素,将特定行业所需的经营资质、水电气等信息归类为专项经营要素,共归类整合出两类38项经营要素。通过追踪这些要素的状态和活跃程度,有效识别那些“隐形”于税收管理之外、实际在生产经营的经营主体,从而发现“隐形税源”。

“梳理出经营要素后,我们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获取数据,经营要素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才能精准分析出隐形的经营主体。”沙河口区税务局征收管理科干部王泽介绍,该局组织干部整合内外部数据资源,建立“全景数据库”。对内,通过多部门联动,税务干部整合包括社保缴纳、房屋租赁等方面数据。对外,沙河口区税务局与市场监管、住建、财政、营商等部门建立常态化数据共享机制,获取许可资质、建筑项目、财政拨款等相关数据,并对重复、错误、缺失数据进行甄别与修正,目前已收集并完成3万余条数据的筛选验证工作。

数据分析,识别营业状态

依托高质量的数据支撑,沙河口区税务局进一步设计风险识别指标,根据不同经营要素的数据,对经营主体赋予不同的权重分值,由此确定经营主体不同的营业状态。他们把60分以下的划定为低风险等级,60分—79分划定为中风险等级,80分以上划定为高风险等级。

“通过经营要素数据分析追寻营业状态,是我们发现未办税户的一个关键切入口。”沙河口区税务局党委委员、总会计师刘之楠告诉记者。今年5月,该局发现辖区一家餐饮企业是未办税户,但其存在有效的一次性占道许可、卫生许可,在网络平台上有销售记录,同时发现餐厅的水、电、燃气有持续且显著的消耗量。税务干部通过匹配多项数据,对这家餐饮企业的“营业迹象”赋分为80分,初步判断其存在经营行为。经过核实确认后,税务干部立即采取措施,要求这家企业办理税务信息确认,将其纳入正常税源管理范围。

沙河口区税务局通过设定风险指标与赋分机制,显著提升了识别未办税户的精准度和效率。刘之楠介绍:“截至目前,我们通过风险指标精准识别出千余户具有明显营业状态的未办税户经营主体,并通过智能提示等方式,要求其完成税务信息确认,纳入正常税源管理。”

差异化处理,一线应对更有效

数据的价值在于高效应用。面对多维的经营要素数据信息,如何让这些数据信息“落地”,方便一线税收管理员高效使用这些数据助力征管工作?

为此,沙河口区税务局将复杂数据转化为简洁图表,针对不同情况,税收管理员实行不同的管理方式。税务局定期对各项指标进行风险扫描,自动生成未办税户清单及疑点结果明细,税收管理员可随时查看,掌握辖区未办税户的动态情况。如果确认是未办税户,则立即采取措施。

对于情况各异的未办税户,沙河口区税务局实施分类分级的差异化处理办法。

“我们编制了详细的未办税户管理工作指引,针对实践中常见的‘一址多照’‘企业和个体拆分’等不同情况,明确了不同的核实重点和方向,方便税收管理员精准对照,采取不同方式应对。”沙河口区税务局征收管理科科长陈浩介绍,根据未办税户情况,他们分别采取提示提醒和约谈提醒的方式,讲解办理税务信息确认相关规定、流程、具体要求等,同时税务、街道、社区联合上门宣传,督促其确认税务信息,全方位夯实税源管理基础。

“破解未办税户管理难题,是夯实税源基础、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一环。”沙河口区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辛先军表示,该局将继续深化内外部协作,进一步拓宽数据维度,夯实管理根基,努力将基层税源管理抓得更到位、更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