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请注意,7月1日开始实施的《纳税缴费信用管理办法》整合了2014年以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纳税信用管理规范性文件和相关规定,对《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进行了升级,将全国统一征收、具备条件的社保费和非税收入事项纳入了信用评价。大家一定要认真按规定处理社保和非税业务,避免纳税‘信用账户’可能被扣分。”
“企业如果存在社保和非税业务风险,也会及时收到提醒吗?”
“我们正按照《纳税缴费信用管理办法》规定,研究逐步把社保费和非税收入失信行为纳入纳税‘信用账户’管理。”
…………
近期,在重庆税务互动交流群里,围绕社保费和非税收入事项纳入信用评价事宜,税务人员与企业财务人员之间展开热烈交流。
其中提到的纳税“信用账户”,是指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税务局自2024年2月以来运行的纳税“信用账户”集成式管理服务体系。
“该体系可以动态监测企业纳税信用指标,及时推送提示提醒,帮助企业及时改进失信行为。”重庆市税务局纳税服务处处长骆志高说,截至今年6月,纳税“信用账户”已推送有关提示提醒信息303万余户次,其中事前提醒88万余户次、事中提醒214万余户次,企业经纳税“信用账户”提醒自行纠正失信行为26万余户次、纠正失信行为从而加分至上一信用级别的有1.4万户。
在有3000多万人口和超过223万户涉税经营主体的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西部科创中心重庆,正有越来越多的纳税人缴费人在纳税“信用账户”管理的帮助下护信增信,在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
对高频失信事项事先提醒事中纠正
“实施纳税‘信用账户’集成式管理服务,是重庆税务部门结合实际帮助企业提升纳税信用的探索。”骆志高表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文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监管制度。纳税缴费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税务总局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2014年即实施《纳税信用管理办法(试行)》《纳税信用评价指标和评价方式(试行)》,建立起纳税信用管理基础性制度,之后又出台多个促进纳税信用建设的文件,指导各地税务部门连续11年规范开展纳税信用评价、不断拓展纳税信用应用,在引导纳税人诚信经营、依法纳税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骆志高说,在落实相关要求的过程中,重庆税务部门逐步形成涵盖信息采集、级别评价、级别确定和发布、结果应用等环节较为完备的纳税信用管理体系,有效助推重庆发挥好在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中的带动作用。
“但是,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在基层纳税信用管理工作中,当前年度的信用级别一般在次年4月底以前评价、确定和发布,税务机关无法及时全面了解当前年度内企业的守信遵从情况、失信行为及其影响,企业也无法在失信行为发生前后得到及时提醒,建立高效精准的纳税信用管理体系的需求日渐迫切。”骆志高说,为此,2024年2月,重庆市税务局以国家税务总局纳税信用评价指标规则和纳税信用修复规则为依据,试点纳税“信用账户”集成式管理服务,同年4月在全市范围内上线运行纳税“信用账户”。
纳税“信用账户”通过信息系统和大数据,按月分析企业日常涉税行为,重点监测未按期申报、未按期缴纳税款、未按期报送财务报表等10类高频信用扣分行为,通过税企互动交流群向纳税人推送提示提醒,引导企业人员及时纠正失信行为,维护纳税信用。纳税“信用账户”推送提示提醒信息后,税务部门会从后台关注信息是否被阅读。如果长时间没有被阅读,税务部门还将通过人工电话等方式进行再提醒。对于忽略提醒已经造成失信行为的,税务部门将再次发送提示提醒,引导企业第一时间修复纳税信用,减少信用失分。
“这种提示提醒工作方式太好了。”重庆市智墨会计代理服务公司办税人员说。今年3月,该办税人员收到重庆税务互动交流群的风险提醒,立即登录电子税务局纳税信用管理模块,发现当期预评指标详情里有一个“未按规定期限填报财务报表”的扣分项,才想起2月的财务报表未报送,马上进行了补申报。未按期申报财务报表原本每次要扣3分,由于在30日内补申报、纠正了错误,系统自动修复加分2.4分,最终只扣0.6分。
统计显示,自纳税“信用账户”上线以来,截至今年6月底,重庆市未按期申报户数、未按期缴税户数分别同比减少34.8%、9.6%,未按期报送财务报表户数同比减少24.7%,财务会计制度备案次数同比增长19.9%。
多措并举促进企业信用成长
纳税“信用账户”上线运行后,重庆市税务局按照“市局优化机制,区县局跟踪提醒”原则,推动各基层部门通过多种方式推进纳税信用修复提醒和辅导,促进企业信用成长。
“多亏税务部门反馈纠正措施,我们得以及时纠正涉税失误行为,现在终于获得A级纳税信用了。”近日,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财务人员段廷臻在重庆市税务局网站上查询到公司2024年度的纳税信用等级后感慨道。
2024年,重庆市南岸区税务局制定了纳税信用成长账户建设方案,根据辖区纳税信用参评企业的经营状况、行业特性、纳税遵从度等指标,首批选取3963户重点培育企业纳入信用成长账户培优计划范围。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即是其中之一。“我们依托纳税‘信用账户’,分析信用成长账户企业近三年的信用失分情况,梳理出高频风险点,向纳税人发送信用预警提醒,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业务辅导,帮助纳税人纠正涉税失误行为。”南岸区税务局第一税务所所长林泉表示。2024年以来,南岸区税务局已精准推送高频风险信息12万余户次,1200余户纳税人通过及时纠正问题避免了纳税信用受损。2024年度南岸区纳税人纳税信用评价分数平均提升5.78分。
2024年以来,重庆税务系统各基层部门建立以第一税务所牵头、业务科室配合、税源管理所联动的服务团队,通过预警提醒和“一户一策”信用辅导,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群体分类开展纳税信用修复提醒的跟踪管理,使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加入“争A”行列。
“我们将纳税信用修复与加强税收征管工作相结合,针对经常进行税务申报和缴纳税款的纳税人,依托纳税‘信用账户’梳理出‘是否逾期未申报、是否存在未处理违法事项、是否欠税、是否状态异常、是否关联D级’5项企业高频失分指标,建立‘纳税信用体检’扫描模型。”重庆市江津区税务局第一税务所所长周冰说,当纳税人申请发票额度调整时,税务人员进行风险扫描,发现问题,立即推送信用预警提醒和纳税信用修复政策,引导企业及时纠正错误,修复信用。今年前6个月,江津区已有5331户次活跃纳税人群体在收到税务部门发送的预警信息后,自查消除了失信风险,通过发票额度调整受理审核,确保了纳税信用预评不丢分。
重庆市九龙坡区税务局第一税务所利用纳税“信用账户”,将未按期申报、未按期代扣代缴、未按期报送财务报表等7个企业纳税信用高频扣分事项纳入重点监控范围,进行重点提醒和辅导。今年以来,该所已向重点企业推送提醒信息1.5万余条,重点企业准期申报率提高0.3%,全区月度纳税信用级别预评A级纳税人稳步提升。
跨部门推进纳税“信用账户”应用
为使纳税信用越来越管用,重庆市税务局大力推动纳税“信用账户”跨部门应用。
比如,按照要求定期向重庆市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共享A级纳税人名单、重大税收违法失信主体信息以及企业欠缴税费等信息。同时,拓展纳税信用激励惩戒应用范围,提升A级纳税人含金量,推动纳税人主动规范经营、加强内控建设。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纳税缴费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A级纳税人企业占当地注册企业的比例已纳入国家发改委城市信用状况监测预警指标体系。重庆市发改委作为重庆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牵头单位,支持税务部门开展纳税缴费信用建设、拓展纳税缴费信用增值空间。
今年1月1日,重庆市全面推行以专项信用报告(上市版)替代企业有无违法违规证明,将企业在税务领域有无违法违规信息,有无欠缴税费、社保费等情形纳入报告之中。“企业在进行上市、再融资、并购重组等金融活动前,以及行政审批、项目申报、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事项前,均须提供专项信用报告。”重庆市委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专项信用报告应用场景不断拓宽,良好信用信息将为企业带来更多便利,将有力引导企业主动遵从税法。
在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经济发展试点地区铜梁,2024年2月,铜梁区发改委、区税务局、区文化旅游委联合推出“税信游龙乡”活动,使当地A级纳税人的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办税人可免全区试点景区门票,提升A级纳税人的获得感。自2024年2月至今年6月底,已有1000多人享受该待遇。
另外,重庆税务部门与成都税务部门共建信用修复异地协作机制,实现纳税信用等级“一地申请、两地修复”的便利,2024年覆盖纳税人1.71万户次;联合金融机构等单位,将纳税信用与企业融资发展结合,面向纳税信用良好的企业推出“税银互动”项目。数据显示,开展“税银互动”以来,重庆税务部门已协同29家银行推出44款无抵押、低利息的纯信用贷款产品,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仅今年前两个月,重庆金融机构纳税信用贷款产品就投放贷款2.1万笔,投放金额78.3亿元。
在这些举措的推动下,重庆经营主体的税法遵从度不断提升。近期发布的重庆2024年度纳税信用评价结果显示,全市共评出纳税信用良好的A级和B级纳税人45.47万户。其中,A级纳税人达5.7万户,较上年增加2.24万户,同比增长65%,在全市参评纳税人中的占比从2023年度的3.5%提升至5.8%。
《纳税缴费信用管理办法》实施后,重庆市税务局开始研究逐步按规定把社保费和非税收入失信行为也纳入纳税“信用账户”管理。“下一步,我们将以《纳税缴费信用管理办法》为抓手,完善纳税‘信用账户’功能,更好帮助纳税人缴费人护信增信。”重庆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