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推动纳税缴费信用“有形有价”

2025年07月15日 版次:05        作者: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尚可文

■专家视点

纳税缴费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充分发挥纳税信用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重庆市税务局打造的集评价、提醒、反馈、激励于一体的纳税“信用账户”集成式管理服务体系,是落实《意见》精神的有益探索。

从实施效果看,“信用账户”管理机制可以对部分可预见的信用评价易失分指标进行精准提醒,避免因误申报引起指标扣分,既有效帮助有关企业防范了涉税风险、守护住良好纳税信用,又有效提升了税收管理效能,对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具有重要意义。

体系设计合理,实现精准提醒。重庆税务部门推行的“信用账户”记录纳税人申报、缴税全流程行为,按照纳税申报准确性、税款缴纳及时性、涉税资料合规性等指标,动态管理纳税主体的信用行为,建立“信用+风险”监管机制。同时,根据“信用账户”记录信息,及时进行前置辅导,精准提醒纳税人及时按规定处理涉税事项,避免信用评价扣分。

“防”“治”一体,增强合规意识。重庆税务“信用账户”的一个亮点是助力信用修复提速增效。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企业合规经营是否到位,企业负责人、财务负责人等管理人员对此的认识很关键。在“信用账户”管理机制下,企业发生失信行为后,税务部门除向企业发出预警提醒外,还向企业相关人员作信用修复辅导,使其充分知晓修复信用的方法和路径。同时,结合“信用账户”高频失分内容,有针对性地向企业人员作涉税辅导,使其知晓该如何规范有关制度和管理流程、通过采取哪些措施可以避免出现类似问题。这样,既深化了企业人员对诚信纳税、合规经营的认识,也增强了其税收风险意识,有助于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在以后的经营过程中主动防范、消除税收风险。

拓展应用范围,让守信者更多受益。从重庆税务纳税“信用账户”的应用情况看,信用良好的企业在纳税申报、退税办理、信用贷款、招投标等方面都可以享受便利和优惠,有效助推了企业发展。今年7月1日起施行的《纳税缴费信用管理办法》,将全国统一征收、具备条件的社保费和非税收入事项纳入信用评价,结合经营主体评价年度内按期申报和缴费情况,综合评价纳税缴费信用级别,更加全面地反映经营主体信用状况。重庆税务部门正在根据该办法完善“信用账户”管理。建议税务部门持续丰富“信用+风险”应用场景,将纳税缴费信用信息推向各行业各领域,探索实施更加多样化的高信用等级激励机制。这不仅是对经营主体诚信经营的肯定,也有利于提升市场透明度和交易诚信度、增强交易各方信用意识和契约精神,使纳税缴费信用在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出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