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税务总局芜湖市三山经济开发区税务局通过加强部门协作、构建信息化税收风险动态监管机制,有效提升对外埠建安企业的税收风险管理效能。该机制今年初实施后,截至6月底,通过加强部门数据协同共享已及时提醒有关企业对13个施工项目进行报验登记;通过动态监管机制已帮助相关企业消除涉税风险30个。
为了进一步强化外埠建安企业税收监管、避免因企业不到税务机关进行项目报验登记产生税收监管盲区,三山经济开发区税务局加强了与相关部门的协作。该局与财政、市场监管、城乡建设等11个部门建立每日数据互通机制,实现辖区施工项目报建信息、在建工程项目信息等20余项数据共享,并以此为基础构建项目信息“实时监测池”,利用数据技术自动筛查未报验企业并及时预警,实现了“立项即提醒、开工即介入”的源头管控。
掌握前端信息的同时,该局对相关建安项目实行全流程动态监管。针对相关建安项目“施工周期跨年度、成本核算多层级”的特点,该局构建了可覆盖建安项目“立项—施工—结算”全部施工周期的信息化风险防控管理机制。
该局对相关建安项目实施“一项目一档案”的台账式管理,整合项目基础信息和企业报验、开票、预缴税款、已缴税款等动态数据,并利用建安企业风险指标模型进行多维交叉比对与筛查,精准识别企业未及时预缴税款、报验异常等税收风险点。日常工作中,如发现企业预警信息,税务人员通过电话提醒、上门核查辅导等方式,指导帮助企业及时纠偏,消除涉税风险,形成“智能监测—实时预警—快速核查—整改反馈”的风控闭环管理。
“依托这套管理机制,税务人员可迅速发现企业潜在涉税风险,及时提醒企业准确申报、按时预缴、合规处理涉税事项,以避免企业因疏忽造成不必要损失。”该局征收管理股负责人张晨介绍说。
不久前,该局税务人员使用风险指标模型分析企业信息时,发现某外埠建安企业预缴税款信息异常。税务人员仔细比对分析了企业备案合同数据、企业申报数据等涉税信息,并联系企业人员了解情况,最终确认风险源于企业操作失误导致重复申报。税务人员随即辅导企业人员作了更正申报,企业因此避免误缴税款11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