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起,新修订的《快递暂行条例》正式施行。此次修改,专门增加了“快递包装”章节,提出推进快递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进一步加速快递物流行业绿色升级。
在快递业务量大省安徽,税务部门针对快递业快速发展的实际,在快递包装生产、回收利用、物流配送全链条深化监管与服务,推动快递物流行业走上新“绿”途。
“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有税务部门的贴心服务,我们有信心抢抓这次机遇。”安徽卓贸塑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姚卓虎说。
卓贸塑业是一家专注于新型环保塑料制品研发与生产的企业,核心业务是为生鲜食品、医药制品等特殊物品研发可降解包装产品,精准匹配物品在运输过程中的防护需求与环保标准。
“目前,我们可降解材料合格率已达100%。”姚卓虎介绍,六安市税务部门以《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为依据,辅导企业建立规范的财务核算体系,合规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等政策红利,让企业技改资金链更稳定。
位于安庆市的安徽汇金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主营再生资源加工,其回收的塑料材料多用于快递包装生产。“税务部门上门辅导,不仅讲清‘反向开票’政策要点,更是手把手教我们规范开票。”该企业财务负责人黄美林介绍,“反向开票”政策实施以来,企业每月回收快递包装废塑料量增加8%,截至目前累计回收953.34吨,反向为自然人开具发票金额149.91万元。“从‘无票经营’到‘规范开票’,不仅使我们解决了进项抵扣难题,还实现了业务有序扩张。”黄美林说。
走进阜阳市安尔达再生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塑料再生魔法”正在上演:废旧塑料历经清洗、粉碎、造粒、再加工等20多道精细工序,完成从“废弃物”到“新资源”的蜕变,最终以崭新的包装袋、塑料扎带等快递包装用品的形态,重新投入市场循环。
“企业年消耗再生塑料超2万吨,60%来自自然人。现在通过电子税务局‘一键发起’就能完成‘反向开票’,交易链条清晰,票据合法合规。”安尔达公司财务负责人王娴算了一笔账:今年以来,公司累计收购废旧塑料9000多吨,凭合规票据抵扣进项税46.48万元,相当于每吨包装材料成本降低51元。
据悉,自“反向开票”试点以来,安徽省已推行“反向开票”的资源回收企业共计826家,涉及报废产品出售者7.65万人,累计实现“反向开票”31.97万份,开票金额616.72亿元。
绿色快递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力。在芜湖,当地税务部门组建“产业服务专班”,针对辖区170家智能物流装备关联企业,提供“政策合规解读+操作规范辅导+风险预警提醒”全方位服务,助力企业绿色转型。
“从签约到投产,税务部门全程指导我们规范财务核算,尤其是研发费用辅助账的设置,让我们在享受政策时清清楚楚、精确无误。”安徽码上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刘念介绍,作为行业领先的无人驾驶核心技术和智能物流产品的提供商,近期公司与绿色包装企业达成合作,共同推广可循环快递包装,并建立涵盖设计、生产、回收的全流程标准,让绿色物流“最后一公里”切实落地。
芜湖汇济医药物流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智慧冷链系统,使公司药品运输碳排放量直降30%。“这份绿色成绩单的背后,是纳税信用在‘背书’。”企业负责人田佳华介绍,在税务部门指导下,企业搭建了贯穿采购、仓储、物流、财务、税务全流程的“税务合规智控塔台”,确保业务真实、核算准确、申报及时,企业因此连续4年获评纳税信用A级。
“凭借纳税信用这张‘金名片’,我们通过‘税银互动’获批600万元贷款,用于购置新能源配送车等设备,顺利完成绿色‘换装’。”田佳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