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数据“供要管用” 提升税费治理效能

2025年07月16日 版次:07        作者:罗少宇

结合基层税务工作实践,笔者认为,在当前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提升涉税数据“供要管用”的质效,是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税费征管“强基工程”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支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完善。

以“质量”为先,确保基础数据精准完整。税费征管系统中各项数据准确、完整,是高质量开展税费征管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受金税系统并库数据迁移、原有部分数据不规范等因素影响,目前系统中数据冗余、信息缺失等问题仍然存在,不利于税费征管强基提效。

建议从三个方面发力,构建“全流程”“全周期”的规范化数据管理体系,推动税费征管基础数据更加精简、准确和完整。一是进一步完善数据质量管理实施方案以及考核评价等系列制度,形成“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数据质量管理模式。二是通过数据分级分类管理、专项数据清洗、征管质量监控评价等途径深化内部数据治理,全面提升基础数据质量。三是进一步贯通各系统、各平台之间的数据,强化各税费种之间表表、票表关联比对,并完善数据逻辑关系校验规则,把好税费数据特别是纳税申报数据“准入关”,减少源头性数据错误。经过持续努力,2025年上半年,国家税务总局湘潭市税务局税费数据质量差错率控制在0.2%以内。

以“共治”为要,深化涉税数据集成共享。近年来,税费精诚共治取得了新突破新成效。同时,受制度保障仍有欠缺、工作责任不够明晰等因素影响,基层数据共享仍存在短板。紧跟数字化转型趋势,进一步夯实税费共治根基、提升税费共治效能,亟须解决跨部门数据共享深度不足、广度不够、标准不一等问题。

建议从三个维度入手,推动涉税数据共享更有力有效。一是建立完善包含各职能部门、更明确的涉税数据共享机制,形成统一有序、层级覆盖的数据共享机制体系,打通数据共享梗阻。二是依托省级税费共治政策文件,比如《湖南省税费精诚共治办法(试行)》,进一步细化地方数据共享目录及责任清单,明确地方政府统筹责任、主管部门供数责任、金融机构监管责任以及税务部门应用责任并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促进数据共享更好落地。三是探索制定涉税费数据共享标准,明确共享数据格式规范、质量管控要求以及迭代周期频率等内容,促进数据共享规范统一、及时高效。

以“智控”为重,提升税费数据治理水平。抓好质量管控、解决共享难题,是数据“强基”的基础性要求,关键还要加强分析运用,善于把税费数据价值转化为治理成果价值。

建议从三个重点突破,提升税费智能监控水平,深挖税费大数据“金山银矿”,不断放大税费数据增值效应。一是着力构建覆盖全税费种、全征管流程、全量纳税人缴费人、全生命周期的税费运行一体化监管体系,降低监管成本和负担,提升监管精准度和质效。二是结合实际完善行业风险特征库,逐步开发具备地方特色、覆盖全行业的税费收入异常点风险预警模型,提升涉税费风险问题的感知和应对能力。三是在拓展应用场景上谋创新,将其作为推进税务智慧监管、挖掘税费数据价值的重要手段,推动税费高效治理。比如,湘潭市税务局配合上级探索成品油税收智慧监管,利用交通运输部门共享的危险货物运输单和车辆全球定位系统(GPS)数据,构建15个贯穿成品油上中下游全链条的具体应用场景,通过强化“运、进、销”三个环节管理,提升行业税收综合治理效果。

以“人才”为本,实施数字能力跃升行动。人才是推进“强基工程”的核心资源。客观来看,当前基层税务干部队伍存在一定与“以数治税”要求不相适应、不相匹配的问题。比如,湘潭市税务局部分基层科股(分局、所)队伍年龄结构老化,懂数字分析运用的高素质人才短缺。

建议通过三个途径持续打造与“强基工程”要求相适应的数字型人才队伍。一是在公务员招录、干部遴选中,考虑适量提高计算机、大数据等相关专业人才招录和选用比例。二是结合各地税源规模、纳税人数量和管理服务需求等,优化一线岗位人员数量、年龄结构和专业搭配,配足配强税源管理、数据分析、风险应对、税务稽查等方面专业力量。三是通过“揭榜挂帅”、实战实训等提升税务干部数据应用能力。比如,湘潭市税务局探索“1个月基础培训、2个月实战培训、3个月精英特训”的智税人才进阶式实战培训模式,打造14个实战锻炼项目,有效实现“干部数字素养+行业治理效能”双提升。

(作者系国家税务总局湘潭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