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税费征管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2025年07月16日 版次:07        作者:刘威威

税务部门掌握着海量税务数据,覆盖经济活动全、反映经济动态快、数据颗粒度细、体现经济活动准,在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提高征管能力、服务纳税人缴费人、助力经济运行研判等方面有先天优势和深厚基础。随着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税费征管基础发生深刻变化,应进一步推动税务执法、服务、监管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发挥数据支撑作用。高度数据化使交易各方的行为自动“留痕”,极大便利税务部门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纳税人缴费人的各类信息。一是要加强数据采集质量管理。提升对纳税人的身份、联系方式、行业认定、经营情况等基础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基础信息的采集会影响纳税人缴费人在登录相关的征纳系统和处理涉税费业务时的便利度和准确度,也会影响税收政策的适用,进而影响税费征管的整体效能。二是要提升数据交互效能。整合不同业务系统的涉税数据,使同一数据在不同模块、不同部门、不同使用人端保持一致,畅通交叉稽核、自动算税等交互式应用效能。三是要拓展数据源获取维度。加强与第三方的数据对接,提高系统之间的数据同步传输时效,减少人为干预和交互延迟,明晰数据维护权责、维护标准和考核办法。叠加数据清洗工具和技术,通过数据审查、错误识别、数据修正、数据去重、缺失值处理、异常值处理等步骤,实现数据自动提取、自动比对、自动筛选、自动修正,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完整性。

深度挖掘数据价值。找准提升税费征管效能的切口,将大数据思维积极运用于税费服务、税务监管、税务执法三大业务领域。积极探索完善基于税务登记、发票使用、企业、行业、产业链上下游等多维度、全链条的深度分析产品,对税费走势和税费征管实施先导性、指向性研判和风险性预警;开发数字化的税费服务产品,通过对纳税人缴费人的申报缴纳情况、办税行为、偏好等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形成精准画像,来识别纳税人缴费人的多元化、个性化、差异化服务需求,给纳税人缴费人带来简便、快速、优质、智能的税费服务体验。

探索应用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拥有快速计算和储存能力,将其运用到税费征管中,可以改变税费信息获取的方式和途径,以数据驱动更高层级的“人机结合”,从“数据+规则+责任”三个维度,实现登记、用票、申报、缴税、注销等全流程、全环节的征管基础优化。例如,以优化税费申报管理为例,可建立健全以纳税人缴费人自主申报为前提,事前精准辅导、事中合规校验、事后质量评价的全链条税费申报服务机制。完善申报校验流程和规则,覆盖所有表单和栏次,强化财务报表与发票、往期申报、第三方数据的关联比对,实时校验并提醒疑点;规范更正申报全流程管理,建立异常行为动态监控模型;创新智能自检服务,综合校验税费种间、申报表间关联,生成自检清单和更正指引,推送给纳税人缴费人进行自查自纠。

(作者单位:中国税务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