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税务加强文旅行业税收征管——

拓展涉税数据源 建设合规“生态圈”

2025年07月18日 版次:03        作者:本报记者 胡冰

正值暑期,河南开封的旅游热度与气温一同飙升。开封文旅“顶流”清明上河园上演着“宋潮沉浸互动秀”,万岁山武侠城的水上梯田也焕新登场……

今年端午假期,开封市实现文旅综合收入9.59亿元,同比增长45.62%,文旅市场持续升温。结合全市文旅业发展情况,国家税务总局开封市税务局从今年初开始,探索构建“1+2+X”文旅业精准监管模式,引导文旅行业合规经营、诚信纳税。

找准1个切入点,摸清游客接待量

数据显示,2024年开封市新增文旅产业经营主体1800户,同比增长16%。然而,开封市税务局通过税务大数据分析却发现,文旅行业税收体量偏低,税收贡献度低于全省文旅行业平均水平。

推进数字化转型条件下的税费征管“强基工程”,数据是重要因素。开封市税务局征收管理科负责人表示,游客接待量是反映景区经营表现的重要指标,能为后续税源管理提供数据支撑。今年以来,该局以游客数据为切入点,与当地多个政府部门共享数据,探索构建覆盖开封市主要景区的全域客流监测体系。

2月,开封市税务局联合市财政局召开全市保障税收服务发展(综合治税)工作推进会,与市公安、住建、城管等10多家单位分别签订了《保障税收服务发展涉税数据共享合作协议》。

在上述协议框架支持下,开封市税务局进一步拓展涉税数据源,对接A级景区检票闸机及智能监控系统,核验入园客流量;归集季度客流报告,通过分析手机信号变化,推测景区人流量变化;研判高速公路车流量、景区停车场饱和度、接驳车运载量及在线平台门票预订量等数据,与发票开具、纳税申报、财务报表等数据交叉比对,摸清景区客流的真实情况,为核实相关申报疑点提供了坚实的数据保障。

聚焦2个着力点,引导景区如实申报

今年,开封市税务局还聚焦景区公司收入、景区内二次消费收入这两个着力点,算准景区实际收入账,引导景区公司及商户如实申报。

景区公司收入主要由门票与租金构成,可能涉及提供文化服务门票收入增值税免税等政策。该局经核查发现,部分景区公司将应税收入申报为免税收入,同时还存在预付卡收入延迟确认、租赁收入未足额申报等问题。经过针对性约谈辅导,相关公司主动补缴了税款及滞纳金。如某景区公司2021年—2022年多次收到门票收入财政补贴,开具“与销售行为不挂钩的财政补贴收入”发票,将其申报为免税收入。但经税务部门核查确认,该景区取得的这部分财政补贴收入属于“与销售行为挂钩的财政补贴收入”,不符合免税政策,应申报缴纳增值税。经过依法约谈辅导,这家公司主动补缴了160多万元的税款及滞纳金。

除门票和租金收入外,涵盖餐饮、购物等在内的二次消费也是景区重要的收入来源。但这些二次消费服务的提供方多为个体工商户,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等问题,且由于游客多数不会主动索取发票,容易产生税收风险。

“我们通过分析景区商户经营信息、纳税申报数据发现疑点后,再实地核查,及时督促未办理税务登记的商户进行税务登记,对已达到增值税起征点的商户据实调整定额。”开封市龙亭区税务局大兴税务分局局长张琳琅表示,今年以来,该局先后组织了7次专场辅导,景区商户都表示理解和配合。

目前,开封各A级景区门票和租金收入实现了集中统一收款,经营数据透明规范,景区内经营主体依法纳税意识明显增强。

关注多个衍生行业,建设合规“生态圈”

文旅热度的攀升带动了开封市停车场、住宿、餐饮等行业的发展。对此,开封市税务局进一步强化了相关衍生行业的税收征管。

据了解,开封市税务局多方掌握景区周边停车场实际使用情况,通过分析比对停车场备案车位信息、收费系统流水、发票开具情况等数据,精准识别错按低税率开票、虚列成本费用等问题,督促停车场企业更正开票信息、补缴税款。

该局还通过归集景区附近1170余家旅馆的旅客登记数据,对年接待超万人次的187户旅馆进行重点监测,并建立住宿业入住率加权平均数学模型和加权平均单价数学模型,模型准确率达90%。数据模型有效支撑了对相关疑点的精准筛查,提高了住宿业税收风险的防控能力。

餐饮业通常是不开发票的重点风险领域。开封市税务局构建餐饮业“数据监控+工具赋能+服务前置”全链条监管体系,严查移动支付隐匿收入、虚列工资等行为,督促商户依法依规开具发票、申报收入,并对拒开发票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罚。今年4月,开封市税务局发现当地一家餐饮公司利用部分食客不要发票、使用个人收款码等方式少申报营业收入。税务干部随即依法约谈公司法定代表人,列明相关证明材料,并告知其违法行为和法律后果,最终该公司补缴税款及滞纳金逾8万元。

开封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新军表示,下一步,该局将加强文旅产业全量业态税收征管,支持文旅业经营主体通过合规经营实现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