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张财报”重点披露四方面涉税内容

2025年07月18日 版次:05        作者:岳蕾

【新闻回放】近期,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强制披露主体2024年度可持续信息披露情况分析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度,389家已披露可持续发展相关报告的强制披露主体中,遵照《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编写报告的公司占比达83.03%,遵照全球可持续发展标准委员会《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编写报告的公司占比达到32.13%。

如果说财务报告是展现企业特定时期财务运营情况的窗口,那么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报告则可看作企业的“第二张财报”——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呈现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三大关键领域的量化指标与定性信息,既能够直观反映企业为兼顾经济收益、社会福祉和生态保护所付出的不懈努力,还可以诠释企业对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开拓创新商业价值模式的持续关注与坚定追求。

当前,上市公司发布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已成常态。面对繁多的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和日趋严格的监管要求,企业财税人员需要对可持续信息披露中的税务要求有着更为全面的了解,并积极开展相应工作。在诸多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中,全球可持续发展标准委员会《GRI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是较为常用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框架之一,这份标准对上市公司税务信息披露有明确要求。根据《GRI 207:税务2019》,上市公司需要在可持续发展报告中重点披露四个方面的内容。

——税务管理策略。企业应披露其税务管理策略,这决定了企业如何平衡税务合规与业务活动乃至与道德、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期望。税务管理策略包括企业是否有税务战略,对于税务规划的态度,愿意承担的风险水平以及企业与税务机关沟通的方法。比如,避税港公司的设立情况、适用税收优惠政策的类型、转移定价的管理方法等;说明审阅及批准税务战略的治理机构、领导岗位及审阅频率;披露税务管理方法如何与业务及可持续发展战略联动,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等。

——税务治理情况。税务风险包括合规风险、涉及不确定的税务状况、法规变更或没有商业实质的税务方案等。企业应建立健全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以便让利益相关方了解企业在税务方面的治理架构和风险管控能力,配合企业税务管理策略落地,并有效监督履行合规义务。企业需披露其负责税务治理的机构或高管职位,应对税务风险管理的机制和流程,包括如何识别、管理和监控风险等。此外,企业还需披露如何评估遵守税务治理与控制框架的情况,如何确保税务合规等内容,包括对税务事项的自查和鉴证流程,在适用的情况下,可附外部鉴证报告或鉴证结论的引用链接。

——利益相关方情况。企业的税务管理涉及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包括税务机关、政府部门、投资者等。企业在搭建税务架构体系、制定经营管理政策的过程中,与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互动的方式,会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可信度。企业应积极寻求依法依规就所有重大交易缴纳税款,通过预约定价安排、事先裁定等方式增强税务处理确定性。企业在进行报告披露时,需要清晰阐述与利益相关方沟通和反馈的全流程,尤其要着重说明通过哪些方式推动利益相关方参与决策。同时,可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如何切实影响企业税务战略布局和具体操作。

——国别报告信息。企业需披露经营所在辖区的财务、经济和税务信息,包括总薪酬成本、为员工代扣代缴的税费、向政府缴纳的与行业相关及其他税款或费用、重大税务风险等信息。对于每一个税收管辖区,还需披露居民企业名称、主要业务活动、员工人数、来自第三方销售的收入、税前收入或亏损、已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等信息,并解释企业有效汇率与该国(地区)名义税率的差异。在披露税收管辖区内的重大不确定税务状况时,可阐述尚未与税务机关达成一致的事项,包括性质以及此报告期间内税务状况变化的原因等。

笔者认为,税务透明度建设已成为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赛道,其本质是将税务管理从被动合规升级为主动价值创造。在动态响应全球税收法律法规变化与可持续发展趋势的过程中,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的税务信息披露,不再是简单的信息输出,而是转化为企业与利益相关方建立信任的纽带——率先将税务透明化融入发展战略核心的上市公司,不仅能够有效化解监管风险、赢得市场认可,而且能以负责任的税务实践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作者系安永间接税服务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