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社会保障体系以强制性个人储蓄为核心,并辅以其他补充计划,新加坡中央公积金是这一体系的基础。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创立于1955年,由新加坡人力资源部下属的中央公积金局负责管理。设立之初,新加坡中央公积金仅作为一项养老金制度,为退休职工提供基本养老保障。经过70年的发展,新加坡又推出终身健保计划、乐龄健保计划等作为补充,旨在与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相配合,形成覆盖医疗、住房和教育等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个人公积金账户分3个子账户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具有强制性,新加坡公民和永久居民必须缴纳公积金,缴纳比例根据雇员的年龄会有浮动。目前,企业雇主的缴纳比例为7.5%—17%,雇员缴纳比例为5%—20%。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中央公积金共有420万参保人、超16万雇主,总资产达6095亿新元(约合34117亿元人民币)。
根据中央公积金制度,参保人的个人公积金账户由普通账户、保健账户和特别账户3个子账户构成。其中,普通账户主要用于购房、投资、教育,个人可以自由支配该账户中的资金;保健账户用于支付住院医疗费用和重症医疗保险;特别账户用于养老和特殊情况下的紧急支付。这3个子账户独立运作,普通账户的基准利率为2.5%,特别账户和保健账户利率在4%以上。
通常情况下,个人公积金首先计入保健账户,其次是特别账户,剩余部分计入普通账户。20岁—30岁的青年人,其公积金主要流向普通账户;30岁—55岁的中年人,其特别账户比例会逐渐提升。
年满55岁的参保人增设退休账户
当参保人年满55岁时,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局会在其个人账户中增设退休账户,普通账户和特别账户的存款将转入退休账户内,旨在优化账户结构并为退休储蓄做准备。无论参保人在哪一年实际退休,普通账户和特别账户的储蓄都将在参保人年满55岁时转入退休账户。
新加坡退休存款主要分为3类:基本退休存款、全额退休存款和超额退休存款。基本退休存款标准每年浮动调整,全额退休存款设定为基本退休存款的2倍,超额退休存款设定为基本退休存款的4倍。参保人年满55岁,可以根据其退休存款所在等级,按月从其退休账户中领取退休津贴,直至用完为止。此外,参保人年满55岁且退休存款达到全额退休存款标准后,可以选择一次性提取超出的部分,也可以选择一次性缴存现金,达到超额退休存款标准从而享受该水平的退休金。这是因为,全额退休存款和超额退休存款等级不同,如果参保人满足全额退休存款标准但想要进一步享受超额待遇,则需要一次性缴存现金达到超额标准。
参保人如果在55岁时退休账户的金额达到40000新元,或在65岁时退休账户的金额达到60000新元,需要加入公积金终身入息计划。根据该计划,参保人从达到领取养老金年龄开始,可以获得终身收入,主要包括基本计划、标准计划和递增计划,参保人可根据个人需求选择。如果选择递增计划,参保人前期领取较低的每月利息,过后逐年增加,每年增幅为2%;如果选择标准计划,参保人每月取得固定利息,不会增加;如果选择基本计划,参保人每月利息比较低,在参保人的公积金总额低于6万新元的时候,利息就会递减。
已推出多种补充计划
在中央公积金制度的基础上,新加坡推出多种补充计划,旨在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通过政府补贴和强制性储蓄积累来满足医疗需求。
保健储蓄计划的使用和基本医疗保健金政策,由新加坡卫生部制定,可用于参保人支付本人或受抚养人的住院费用,还可以用于化疗和放疗等门诊治疗。基本医疗保健金是公民参保人在保健账户中可拥有的上限金额,也是其保健账户中预计需要的储蓄金额,用于满足基本补贴医疗保健费用,以及老年期间的健康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费。参保人的部分公积金缴款将拨入其保健账户,直至其余额达到基本医疗保健金为止。超出基本医疗保健金的金额,将根据参保人的年龄以不同比例转入其他公积金账户。
终身健保计划,旨在帮助参保人及其家属承担长期或重病带来的高昂医疗费用。参保人可以使用保健储蓄来支付终身健保的保费。与保健储蓄类似,终身健保的保障范围、使用方式和保费政策由新加坡卫生部制定,但日常运营则由新加坡公积金局负责。
乐龄健保计划旨在为需要长期护理的参保人提供基本的经济保护。乐龄健保计划每月提供300新元或400新元的现金赔付,最长期限为5年或6年。一般来说,公积金参保人在年满40岁时将自动加入乐龄健保计划,参保人主动退出的除外。乐龄健保计划在参保人40岁—65岁时收取保费,并从40岁开始提供终身保障,即使参保人年满65岁停止缴纳保费,仍可继续享受保障。
(中国税务报社何振华税收宣传工作室供稿。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衡南县税务局、湖南省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