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西安街头,脚下是沉睡千年的文物,眼前是晨钟暮鼓的市井烟火。扎根在这片历史厚重的沃土上,西安文化产业拔节生长、活力迸发。西安市税务部门积极落实各项税收政策,优化服务举措,支持文化企业合规经营、稳步发展。
秦腔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自周秦雅乐、汉唐百戏中淬炼而生,在十三朝古都的砖瓦宫阙间回荡千年,如今又以非遗之名续写西安文脉。“我们通过参加央视春晚的演出,向全球展现了秦腔技艺,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有关负责人说。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自2007年10月推出“西安天天有秦腔”活动以来,18年间已连续演出近4000场,成为陕西一张影响深远的“文化名片”。
“一直以来,我们与税务部门保持常态化、高质量的沟通机制,特别是在个税申报提醒、日常业务咨询、社保政策宣讲等方面,税务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研究院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税务干部专门上门介绍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税收政策,让院里享受到了免征企业所得税的优惠。
西安的文化图景多元绽放。成立于2011年的西安演艺集团累计推出精品剧目70余部,形成覆盖广泛的剧场矩阵,荣获国家级荣誉奖项62项。“我们曾因对劳务报酬个税所属期理解偏差导致申报错误,税务干部第一时间通过线上会议向我们细致讲解政策要点,帮我们解决了难题。”该集团财务部部长杨璐说。
微短剧,因其体量小、节奏快、情节密,成为兼具活力和潜力的新兴网络文艺形态。近年来,西安凭借微短剧产业优势获得“短剧之都”“西北横店”的美誉。《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全国100部微短剧中约60部诞生于西安。
陕西其吉格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是西安众多文化企业的代表。该公司坚持“国风新浪潮”核心战略,创作的《老盔有了新主人》系列微短剧入选2025年第一季度国家优秀网络视听作品。
“在税务部门辅导下,2024年公司享受了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了运营成本。”公司财务负责人孙昊说。西安市税务部门聚焦网络微短剧新兴业态,从政策适配、流程优化到风险防控提供全链条服务。
西咸新区西安造梦工厂影视基地聚集了一批文化企业,其中的西安光影品尚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微短剧高产企业。截至目前,该公司已拍摄制作竖屏短剧100余部。“这里有成熟的产业链集群和政策支持。面对复杂涉税业务,税务干部总能给出专业指导,帮助企业稳定发展。”该公司有关负责人梁亮表示。
西安灞河之畔的长安书院打造了西安的首个全感剧场《长征·四渡赤水》,观众乘坐竹筏在湍急的河流中颠簸前行,迎着对岸敌军的枪林弹雨、空中战斗机的呼啸轰炸,瞬间穿越回到1935年的革命岁月,从而在沉浸式体验中铭记革命历史、传承长征精神。
长安书院由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统筹运营,是西安市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推出了一批独具特色的沉浸式文化消费新场景。据统计,《长征·四渡赤水》全感剧场自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观众超66.5万人次。
“作为新办企业,我们对税务问题不太熟悉。今年申报纳税时,西安浐灞国际港税务局干部协助我们完成材料准备、系统填报、审核反馈等环节,使我们既减轻负担又得到了专业辅导。”长安书院有关负责人说。
针对“文化+商业+物业”多元业态融合的复杂税务管理挑战,西安市税务部门创新推出的“三维度税收服务方案”,为企业提供精准政策支持:针对文化板块(图书、展览)实施免税政策扶持,商业板块(零售、餐饮)适用现代服务业管理,物业服务板块则采取差额征税方式。
“这种精细化、差异化的税收管理创新,不仅有效解决了混合运营模式下的政策适用难题,更显著降低了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长安书院有关负责人表示,税务部门根据企业的经营实际,通过前置性政策辅导和定制化服务方案,为文化商业综合体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