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塔山、杨家岭、枣园、南泥湾……在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共有158处革命旧址,红色旅游资源丰富。随着暑期到来,宝塔区旅游热度攀升,酒店、民宿入住率持续走高。
住宿业是旅游产业的支柱之一,规范其税收管理对促进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十分重要。住宿业消费群体大多数为个人,因不少个人消费后没有索取发票的习惯,酒店也没有对个人未开票收入进行申报,住宿行业普遍存在不计少计收入问题,导致税款应征未征。国家税务总局延安市宝塔区税务局依托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强化与公安部门数据共享,构建“数据获取—风险筛查—精准监管”全流程涉税监管模式。
“之前,税务部门无法精准取得住宿登记信息,对住宿业虚报收入、申报不实等行为往往难以察觉。”宝塔区税务局征管股税务干部梁璐说。
为破解这一难题,宝塔区税务局组织业务骨干,成立数据分析、风险管理和日常核查三个工作小组,采取“日常管理+团队支撑”方式,将获取外部涉税数据作为住宿业行业监管的突破口。依托《宝塔区财税保障办法》,该局与公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从2025年3月开始到目前,该局获取住宿行业入住登记数据200万条。
“获取了住宿业数据并非一劳永逸,我们还要对数据进行甄别。”宝塔区税务局副局长胡志武举例,宝塔区延飞丽柏酒店在公安部门系统中的登记名是延飞丽柏酒店,但在税务部门系统中登记的却是延安康厚工贸有限公司。数据缺乏统一的标识,是进行数据比对的一个难点问题。
为此,该局数据分析团队将公安部门系统中的住宿业代码、名称和地址等数据导入税务部门数据库,与税务登记信息进行比对分析,通过匹配规则提取关键字信息,逐户建立对应关系,从而初步弄清全区住宿业纳税人名册。税务部门通过电话联系、实地走访等方式,将公安备案名称与税务系统纳税人名称进行匹配,并逐户与名称不一致的纳税人沟通、联系,指导其修改名称,解决了登记不统一问题。此外,该局对登记不准、一址多照等情况进行重点分析,将税务登记与实际地址一一对应,开展相关纳税辅导。同时,加强与公安部门沟通,争取将税务登记的纳税人名称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作为公安系统备案的标识,为后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便利。
位于宝塔区南桥的一家连锁酒店,2024年客流量突破1万人次。数据分析团队通过比对分析该酒店申报数据,发现钟点房收入、散客未开票消费占比高,但是企业未开票收入占比仅为20%左右,存在不计少计收入、未准确入账并进行纳税申报的风险。
数据分析团队结合酒店在线上App的价格、实际酒店电子屏价格以及开票价格,测算出不同房型、不同档次房间的平均价格,构建“入住房间—平均房价—申报收入”三维校验模型,再根据模型计算出理论收入,即税务部门认定纳税人应申报的收入额。最终,这家酒店调整未开票收入120万元,补缴税款9.2万元。
按照这一思路,税务部门对全区酒店入住人数超过1万次的企业进行筛选,并结合酒店评价价格,运用上述模型测算出的理论收入,与企业当期的申报数据进行比对,数据分析团队将理论收入大于申报收入20%以上的纳税人确定为风险户。经过筛选,将首批申报收入明显偏低的疑点企业纳入风险纳税人清单。随后,宝塔区税务局对住宿业风险纳税人开展提醒自查、约谈、补正申报等税务管理。
2025年1月—6月,通过分析比对辖区305家住宿企业住客入住信息、5.6万余份企业发票数据及经营流水等数据,宝塔区税务局核查出40家企业存在申报不实问题,调增未开票收入4780万元,补征税款及滞纳金161.38万元。
“在税务部门辅导下,酒店补缴了税款及滞纳金,还优化升级了财务管理系统,实现‘钟点房订单—入住登记—发票开具’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一家酒店财务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