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案评析
本案是一起较为典型的跨省迁移企业少申报拆迁补偿收入的税收风险核查案件。涉案企业利用异地迁移过程中征纳之间信息不对称之机,向迁入地主管税务机关提供“改后”的财务报表和经营数据,试图隐瞒拆迁补偿收入以少缴税款。
本案的线索,源于税务人员日常税收风险扫描。针对涉案企业“迁移后长期零申报”“迁移后不久即办理注销”等疑点,风险核查人员对其经营情况进行追踪核查。面对企业人员所称“运营出了问题,未能完成搬迁,企业股东决定不再继续开展经营”等说辞,风险核查人员并未轻信,而是结合前期核查取得的线索证据,对涉案企业提供的迁出前经营年度的财务报表数据进行了仔细分析,发现企业财务报表数据存在逻辑关系混乱、固定资产数额填写不实等异常情况。
随后,风险核查人员聚焦疑点,通过与迁出地税务机关协作调取企业迁出前经营数据和申报信息、派员赴有关政府部门调查企业拆迁补偿方式等措施,最终确认涉案企业获得大额拆迁补偿款后,未依法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的违法事实,将相关税款全部征缴入库。
本案中,由于涉案企业进行了跨省迁移,迁入地税务机关不掌握其迁入前经营信息和申报数据,这使得涉案企业瞒报拆迁补偿收入有了可乘之机,也给后续核查人员核查企业真实资产和经营情况带来一定困难。为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加强跨省迁移企业税收管理,税务机关可考虑完善跨省迁移企业的信息管理模式,建立迁移企业“数据打包”随企迁移制度。在企业办理跨省迁移后,迁出地税务机关将其经营数据和征管信息“打包”传送至迁入地税务机关,随纳税人实现同步迁移,以便于迁入地主管税务机关充分掌握企业之前的经营和申报信息,夯实税收监管数据基础,避免出现监管盲区和管理“断档”等情况。